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细胞神经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94条 . 查询时间(2.285 秒)
2019年12月26日,生命科学中心何元政课题组报道一种新型微生物视紫红质蛋白的晶体结构,并以“阳光视紫红质蛋白48C12的晶体结构”(Crystal structure of heliorhodopsin 48C12)为题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IF: 17.8)上。视紫红质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膜蛋白分子,分为动物视紫红质蛋白和细菌视紫红质蛋白。动物视紫红质蛋白在动物的视觉...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兰教授、王菲菲教授团队在成瘾记忆消除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神经穿透素蛋白家族成员NPTX2在成瘾记忆的消退中发挥重要作用。12月10日,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
听觉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定义的五种感官中,介导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的受体基因已被相继确定。但是,声音感知的核心问题——负责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是由哪个基因编码的,一直是个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闫致强团队、服部素之团队与东京大学教授濡木理团队合作,最终确认了TMC1/2为位于耳蜗毛细胞中的真正的听觉转导离子通道,解决了困扰听觉领域近40年的问题...
自动化所韩华研究员团队通过其自主研发的电镜三维成像和快速重建技术,首次展现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数百个线粒体的三维形态,发现神经元树突中线粒体依靠较细的“线粒体纳米管道”连接在一起(管道直径30-50纳米)的现象,有力支撑线粒体解码神经元活动的研究。相关成果“Brain Activity Regulates Loose Coupling between Mitochondrial an...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玉秋课题组在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促进化疗痛的中枢和外周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11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rleukin-17 regulates neuron-glial communications,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neuropathic pain after chemotherapy ”为...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15日在BMC Medicine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NG2 glia regulate brain innate immunity via TGF-β2/TGFBR2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神经免疫学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即大脑的固有免疫是如何调控的。大脑的固有免疫对维持大脑...
2019年11月7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刊登了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罗施中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Low-complexity domain of U1-70K modulates phase separation and aggregation through distinctive basic-acidic motifs”。该文揭示了一种与阿尔兹...
触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触觉异常与许多疾病相关,在组织损伤或炎症等病理情况下,触觉感知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严重的机械超敏痛。表达于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的机械力感知分子受体——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在触觉感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可以对机械力刺激进行响应,从而引起细胞外的阳离子例如钠离子和钙离子流入细胞,进而诱发神经细胞兴奋和信息传递,最终产生触觉。
2019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空间感知研究组顾勇研究员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Alexandre Pouget研究组合作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eural Correlates of Optimal Multisensory Decision Makingunder Time-Vary...
神经内分泌瘤(NET)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肿瘤,按照是否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通常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ep-NET)。据估计,我国约有49万NET患者,仅2018年就约新增6560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在9月20日厦门举行的“索凡替尼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进展卫星会”上说,“目前唯一可用于ep-NET的靶向药物依维莫司仅在美国获批,中国患者仍然面临着靶...
2019年8月26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麦戈文(北大)脑科学研究所周专教授课题组在Brain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mpaired D2 receptor-dependent dopaminergic transmission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awake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赵永良研究组发现,去泛素化酶USP33通过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点的K63泛素链来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发生,进而调控神经毒性剂MPTP诱导的神经肿瘤细胞的凋亡。相关研究成果在8月26日以USP33 deubiquitinates PRKN/parkin and antagonizes its role in mitophagy 为题在线发表于Autophagy 杂...
2019年8月23日,eLife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杰研究组题为《脑损伤激活斑马鱼视顶盖放射状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入随机性及命运决定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回答了两个关于胶质细胞如何响应脑损伤的关键性问题:损伤激活的胶质细胞如何进入细胞周期?损伤激活的胶质细胞如何选择产生胶质细胞还是神经元?
近日,澳大利亚儿童癌症研究中心刘涛教授团队、我校中药学院徐宏喜教授团队及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研究团队于7月25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共同发表了题为《JMJD6为神经母细胞瘤的致癌因子并可作为治疗的靶点》(JMJD6 is a tumorigenic facto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neuroblastoma)的论文,揭示...
近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与多发性硬化进展相关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改变。研究详细描述了可用于疾病表征的多种生物标志物,以及可供研究人员开发新治疗方法的靶点。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慢性疾病,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体内健康神经细胞引起,最终会造成脑损伤。但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