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学相关记录687条 . 查询时间(2.427 秒)
2023年7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
在近日举行的“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期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
2023年6月27-29日,著名历史人类学家、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客座讲席教授王明珂先生莅临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2023年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2023年6月19日24点,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阿勒福赞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以表彰其“通过古基因组构建欧亚大陆早期人群遗传历史的重要原创性工作,从进化角度为人类的健康与适应问题带来新的见解”。
2023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公布了我国多项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
古麟属(Palaeotragus)是欧亚大陆新近纪地层中常见的化石长颈鹿类,构成了长颈鹿科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该属以体型较小,脖子相对短,下前臼齿臼齿化程度较高区别于其他长颈鹿类。2023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张媛在侯素宽副研究员的指导下,系统研究了甘肃临夏盆地的古麟属下颌材料,分析了古麟属下颌材料的大小以及形态变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古麟属各种的有效性。相关成果...
2023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道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热河群义县组的古神翼龙科一新种:义县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yixianensis)。
2023年5月22日,由科技处主办,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协办的“蓝花楹学术论坛---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解读与许可申请”在顺庆校区第1教学楼101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科技部副部长周斌教授担任主讲。
中外科学家利用线粒体DNA追踪到一个从中国北部沿海到美洲的女性谱系。通过整合现代和古代线粒体DNA,研究人员发现了至少两次迁徙的证据:一次是在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另一次是在随后的融化时期。约在第二次迁徙的同一时间,同一谱系的另一个分支迁徙到了日本,这可以解释美洲、中国和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上的相似之处。5月9日,这项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胡庆茂团队揭示了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可能是眼睑痉挛(BSP)早期的病理性损害区域,其作为灰质体积改变的“驱动核心”,使BSP灰质体积的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步扩展至皮层-基底节-脑干运动通路和视觉-感觉运动整合通路。该研究成果不仅挑战了既往认为BSP主要源于基底节损害这一传...
亚洲中部干旱区(Arid Central Asia, ACA),以我国西北干旱区、中亚干旱区为主体,是北半球最大、最广阔的中纬度干旱区。该地区主要受中纬度西风环流控制,其气候环境特征与亚洲季风区显著不同。ACA的形成与演化是第三纪以来最重要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被认为与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冷、副特提斯海退却等密切相关。中亚复杂的造山历史和更新世的冰川循环,使其逐步干旱化,这些事件对ACA许多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 Tibetan-Genome Panel,1KTGP)。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
2023年3月18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通过与考古学家合作,付巧妹团队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30多个遗址中获取97例青藏高原古代人类个体的核基因组,运用遗传学的手段系统地还原了青藏高原5,10...
2023年3月21日下午,长江学者周大鸣教授聘任仪式暨联大高端学术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实训大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校长王德强教授出席仪式并致辞,副校长安学斌教授主持仪式。法学与社会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仪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