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652条 . 查询时间(2.432 秒)
随着细胞重编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再生生物学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助力解决组织替代、功能修复、衰老干预、疾病治疗等一系列生命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面对科学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亟需建立以再生生物学为核心的开放数据库,以存储世界范围内的组学研究数据为基础,推动再生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的不断发展。2021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
2021年10月1日,Trends in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何进教授研究团队的观点型论文“The spatial position effect: synthetic biology enters the era of 3D genomics”(空间位置效应:合成生物学迈向了三维基因组时代),该研究首次提出“空间位置效应”的概...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在免疫检查点受体分子的配体识别机制及抗体药物作用机制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Cell Research》《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EMBO Reports》等,为理解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为基础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1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课题组和张凯课题组,以及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石云课题组在《Nature》期刊合作发表标题为"Kainate receptor modulation by NETO2"的文章,首次解析了GluK2-NETO2复合物抑制剂结合的关闭状态以及激动剂结合的脱敏状态结构,并结合电生理功能实验验证,清晰地揭示了NETO2调控Kainate受体脱敏和整流过程...
随着生命科学与化学物理表征技术两方面的高速发展,生物体系中的皮秒尺度超快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生命过程的联系这一交叉科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交叉学科方向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找出与生化活性相关的超快过程,并尽可能详尽地掌握其分子细节。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金万洙研究员团队研究通过对饮食诱导的肝脏分泌蛋白的筛选鉴定并验证了妊娠区带蛋白有助于小鼠抵抗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与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杜习慧应邀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综述》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综述,对羊肚菌属真菌交配系统、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与重庆师范大学杜习慧副教授发表综述;该综述结合新获得的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对177篇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就羊肚菌的有性生殖类型和过程、交配型基因的结构和演化、交配系统、性别演化、无性生殖、以及交配型对无性生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羊肚菌属真菌交配系统、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突变株不断涌现。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将4种突变株定义为“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以及B.1.617.2(Delta)。这些突变株的传播给全球的抗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筛选针对这些新型变异病毒的高活性中和抗体也迫在眉睫。
2021年 8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保研究室谢丙炎研究员病害团队与法国农科院索菲亚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Pierre Abad教授线虫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IF 10.151)合作发表了题为“A Meloidogyne incognita C-type lectin effector targets plant catalases to promote...
2021年8月30日,从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导师奖评审结果通知获悉,版纳植物园博士毕业生丁文娜的博士学位论文《横断山及其周边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变》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论文指导教师星耀武研究员荣获中科院优秀导师奖。
2021年8月25日,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吕永龙与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教授James Bullock合作应邀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社论《2020后变化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据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消息,通过多年努力,仅存于云南省巧家县的极小种群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得到大幅增加,灭绝风险大大降低。近日,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员来到人工繁育移植点对巧家五针松的回归工作展开监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与菌根”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黑孢块菌可以与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幼苗较好的形成外生菌根,并显著促进蒙古栎生长发育(Wang et al., 2019),但是外生菌根如何调控根际生理生态,进而影响蒙古栎生长发育仍知之甚少。
The dining time of different insects impacts a plant's defense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 a complexity uncovered in new research with implications for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