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 低维金属材料 特种功能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金属材料相关记录1269条 . 查询时间(3.155 秒)
21世纪,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研发低成本、低能耗、环境友好、原料丰富的高性能发光材料成为固态照明/显示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铅卤钙钛矿异军突起,被视为最具前景的光功能材料之一,然而铅元素的毒性以及不稳定性,成为其商业化应用道路上巨大的“绊脚石”。相比之下,具有低电子维度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衍生物,结构多样、无毒且稳定性良好。特别是,“主-客”体结构的零维锰基金属卤化物展现出优...
近年来,基于光诱导分子间电子转移(ET)的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优化光致变色性能方面(包括光响应速率和颜色对比度等)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然而,目前报道的ET型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光响应范围主要集中在紫外区和能量更高的X-射线,对可见光光致变色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2022年7月8日,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院新材料所牵头承担的“农机部件高性能低成本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研发的1种材料、3种工艺和1种评价方法等5项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中数量众多的、连接低合金钢压力容器壳体管嘴与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是一回路循环系统的薄弱部件,应力腐蚀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本实验室研究人员研究了508III/52M/316L异种金属焊缝的组织结构、焊接缺陷、应力腐蚀敏感性等。研究发现,在SA508-52M界面:带隔离层焊接件中此界面局部存在马氏体区,存在一定宽度的成分过渡区;无隔离层焊接件此界面成分变化剧烈,不...
在压水堆核电站中,690合金传热管广泛应用于蒸汽发生器中。现有的运行经验表明,690传热管与支撑结构尤其是防振条间的微动磨损已经成为其最主要的失效形式。但是,由于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室温空气、室温水和高温空气等非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开展的,磨损机制完全不同于高温高压水服役环境中,研究结果不能为传热管的寿命预测提供准确的数据。为此,重点实验室力学与化学交互作用创新课题组与中国核动力研究...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因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空天、国防、能源等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然而,非晶合金极易形成纳米尺度变形局部化剪切带,而剪切带快速扩展诱致的宏观脆性严重地限制了其走向广泛的工程应用。因此,非晶合金剪切带问题成为力学、物理与材料等相关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征上,非晶合金剪切带涌现是一类远离热力学平衡下时空多尺度耦合的非线性过程。空间上,固有的结构不均匀性会引起强烈的变形及动力...
发展高性能电池技术是我国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变革、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由之路。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因使用低容量三元氧化物正极,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均不尽如人意。近年兴起的高能量金属锂电池也因在易燃有机电解液中使用活性极高的金属锂负极,面临严重安全风险。针对以上问题,王治宇、邱介山教授团队在前期工作中,发展了一类不含金属锂、氧等高活性物种、理论容量高达1166 mAh g-1的...
日前,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研究院)与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华昇)共同承担的中铝股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几内亚铝土矿赤泥选铁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工业试验,经过连续运行后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难以常规磁选的高铁赤泥变废为宝将成为现实。
基于镁金属的高自然丰度、低成本、高安全性以及高容量等优势,镁金属电池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候选电池体系之一。镁电解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镁离子正极材料的开发仍存在挑战。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被认为是实现镁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重要转化型储镁正极材料,但普遍存在较低的初始库伦效率和快速的容量衰减等问题。另此外,这些材料中的储镁机制尚未明确,也为更多高能储镁正极的筛选带来了困难。
基于镁金属的高自然丰度、低成本、高安全性以及高容量等优势,镁金属电池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候选电池体系之一。回顾镁电池的研究与发展,镁电解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镁离子正极材料的开发仍存在重大挑战。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被认为是实现镁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重要转化型储镁正极材料,但普遍存在较低的初始库伦效率和快速的容量衰减等问题。另外,这些材料中的储镁机制尚未明确,也为更多高能储镁正极的...
六氟化硫(SF6)作为一种电子气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在半导体、电力设备、航空航天、金属加工、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六氟化硫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重点控制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800倍,《京都议定书》将其列为六大温室气体之一。各行业中使用的六氟化硫仅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此六氟化硫气体的高效回收与减弱其直接排放所导...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催化化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侯广进团队与美国高场实验室博士甘哲宏等合作,在超高场(1.5GHz)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应用于固体材料表面结构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盟(IUMR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ies)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2021-2022年“前沿材料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名单。我校材料学院刘锴副教授获此殊荣。
配位分子笼作为多孔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自1988年被报道以来备受关注。其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等多孔材料相比,分子性是其最大特点,其相对孤立的含孔分子单元可以有效地被分散在溶液或者其他掺杂体系中,使得其在采取此类工艺的应用中具有独特性。此外分子笼的堆积方式比较丰富,这使得配位分子笼作为固态材料时既能实现多样的超分子框架连接,又能通过后修饰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功...
最近,左景林教授、金钟教授、袁帅教授等成功制备了由金属二硫烯配合物基元构筑的新型氧化还原活性金属配合物材料,并研究了其在Li金属电池方面的性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