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相关记录248条 . 查询时间(3.813 秒)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先进半导体器件与光电集成实验室罗林保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简易结构的波长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个相同的背对背肖特基结光电探测器组成(图1a)。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TCAD)模拟,由于硅的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存在依赖性,两种光电探测器在不同波长照射下的光吸收率存在巨大差异(图1b)。这种光电特性使得两个器件的光电流比与波长之间存在单调函数关系,通过该函数可以定量计算出入...
近年来,相敏光学时域反射技术(Φ-OTDR)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振动传感领域,可以准确定位振动位置,并基于光相位解调方法定量还原振动波形。而新兴的应用领域,包括地震和水声检测,对Φ-OTDR在低频段(0.1-10Hz)的解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先进半导体器件与光电集成实验室吴春艳教授与其合作者提出利用具有纳米级沟道的商用DVD光盘为母板,获取相应PDMS模板,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GaAs基底上形成周期为750 nm的层状钙钛矿(PEA2MA3Pb4I13)光栅阵列结构,并构建了光栅钙钛矿增强的GaAs基光电探测器。由于GaAs和G-PVK间内建电场促进载流子的有效分离,GaAs表面电子被耗尽,器件暗电流降低了...
近日,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孙文红教授领导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Sensitivity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s:A Review of Photodetectors:Noise,Structure,and Mate...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李携曦助理教授课题组在氮化镓光电传感器件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期刊上发表。
近日,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孙文红教授领导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在钙钛矿探测器的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以“High-performance Self-powered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Cesium Iodide Doped Spiro-OMeTAD Hole Transport Material”为题在《Journal of Alloys...
2022年1月2日,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最新上线苏州大学李孝峰教授团队研究论文“自驱动钙钛矿丹探测器(Self-Driving Perovskite Dember Photodetectors)”,为利用丹倍效应实现高性能自驱动光电探测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方案。江南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曹国洋博士与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张昊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孝峰教授为通讯...
光电探测器件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深化探测维度。偏振光电探测器件除了能够探测光的强度和波长,还能够实现对光偏振方向的响应,可显著提升成像效果和对物体的探测能力,在地质遥感、军事探测、机器视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半导体材料本征结构各向异性来构筑偏振探测器件有望解决传统偏振光电探测系统体积大、结构复杂等方面的问题,在实现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单层石墨烯由于其狄拉克锥中的高迁移率电子(狄拉克费米子),在太赫兹探测技术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对于未掺杂的石墨烯,超快太赫兹电导率弛豫主要由电子-声学声子超碰撞耦合驱动。然而,关于具有负光诱导太赫兹电导率的CVD生长的石墨烯,目前研究人员对其在小于10ps时间尺度下的太赫兹电导率弛豫过程的主要方面尚未达成共识。
2021年11月5日,广目地球科学卫星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作为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设计原则,以“人类痕迹”精细刻画为主旨,为表征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提供数据支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微光及多谱段成像仪作为卫星上的有效载荷之一,主要任务是针对人为活动强烈区域,开展“能源消耗、人居格局、近海海...
光的偏振态携带着大量无法通过光强、波长、频率和相位来获得的有效信息。利用偏振光敏感光电探测器实现对偏振光的有效检测,可以增强被检测物体的信息,显著提高目标对比度。目前,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国家安全、生物诊断和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先进半导体器件与光电集成实验室利用纳米加工的方法制备出直径约为45纳米的硅纳米线阵列结构,并利用单层石墨烯作为透明顶电极,获得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小尺寸硅纳米线阵列结构的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器。器件分析表明,该器件对紫外光较为敏感,但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等其他入射光却不敏感,典型的抑制比为25(图1)。另外,该器件365 nm光照下的响应度、比探测率和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估计为0....
2021年10月15日,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在氧化镓日盲探测器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针对日盲紫外探测器在诸多应用场景需要面临苛刻环境的问题,该课题组基于低成本非晶氧化镓材料,通过缺陷和掺杂工程实现了极端环境下依然表现超高灵敏度的日盲探测器。该方法为高性能、耐极端环境日盲紫外探测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参考。相关成果以“High-Performance Harsh-Environm...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成功测量出蟹状星云辐射的最高能量端能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高能区(0.3-1.1拍电子伏)的精确测量,为该能区标准烛光设定了亮度标准。北京时间2021年7月9日《科学》(Science)刊发了这一成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是7个国家、32个单位共同合作参与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中国科大参与研制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和地下缪子探...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进入舱GNC分系统智能自主指挥下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5月22日,在火星车GNC分系统精准指挥下,“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