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智能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91条 . 查询时间(2.343 秒)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朱悦教授率领骨科教学团队完成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骨科虚拟仿真手术培训项目,并首次应用骨科手术培训中,得到学生们一致好评。
2021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决赛于2021年5月15日在西安文理学院举办。来自西北地区60余所高校近2000余项作品参加了比赛,我校代表队获奖9项。这是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代表学校首次成规模组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并取得的较好成绩。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刘家豪、韩博、吕彦霖代表队作品“基于深度学习的乐高积木图像识别系统”(卢江、吕进指导)获得人工智能应用类一等奖;周圆、赵梓裕...
当前,分布式云与云边协同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相关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在6月4日召开的“2021云边协同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发布并解读了国内首个“分布式云与云边协同标准体系”,引导云边协同产业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支付、交通出行等领域,也暴露出仿冒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屡屡成为社会焦点,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倡议发起了“可信人脸应用守护计划”(简称“护脸”计划),旨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用户信心,凝聚行业共识,促进产业发展。“护脸”计划发起以来,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指导,数十家产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也得到...
2021年6月6日下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首届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专题论坛在杭州举行。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专委会成立大会上,我校高光来副校长当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数字化全面来临之后,产业跨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速度快、跨度大。新产品爆棚、新技术爆发,从智造产业到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连续跳级,代表未来方向的智能产业庞大体系正在中国建起,联网成片。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中国各地加速发展智能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相互促进产业储能。这一全新的智能产业体系的建立,将使中国智能产业迈上更高的台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
机器人、智能硬件等产品日益普及,进入人们工作与生活,在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方面,传统的人工进行国民体质检测费时费力、覆盖率低、准确性差,需要通过自动体质监测设备来构建全民体质健康大数据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国家战略工程应用方面,核电厂主控室监控设备繁多,操作人员工作负荷大,存在因疲劳导致误操作的安全风险,迫切需要高效便捷的交互方式,降低操...
近日,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徐昇副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简称TPAMI,即时影响因子:17.86,位列人工智能领域榜首)上发表了题为“Plane Segmentation Based on the Optimal-vector-field in Li...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于2021年5月20日至23日在天津举办。21日下午,南开大学赵新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会上介绍了“机器人克隆新技术”。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研究员刘曜玮博士作为团队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此项技术及目前应用。
2021年5月14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专题会议”在南京审计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会计学专业智能化转型的教育改革与推进落实”。在开幕式环节,发布了《关于成立“财会审专业智能化推进联盟”的倡议》,发布仪式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财经大学原校长王华教授主持。《倡议书》由南京审计大学温素彬教授宣读。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首次通过红外触发相机实时监测系统成功实时回传野生大熊猫影像,四天后同一点位再次记录到野生大熊猫。
应计算机学院、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邀请,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夏勇于2021年5月11日下午15:00来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交流访问。夏勇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分割技术”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夏勇教授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以腹部器官和肿瘤、前列腺和胶质瘤分割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医学图像分割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同时,与参会...
近日,我校人工智能与知识发现团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分子网络关联预测任务的、可迁移的对比自监督深度图神经网络模型:CSGNN。此项工作是图神经网络在分子网络关联预测应用的最新成果。
近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榜单,电子工程学院共计6位教授入选。
2021年4月22日,应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和科研处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蔡觉平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在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307会议室作题为《人工智能在仿生芯片和集成电路检测设备中的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杜慧敏教授主持报告会,副院长董军、佟星元及团队成员、吴成茂等老师、烽火通信公司骨干成员以及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此次交流。杜院长代表学院对蔡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