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土木建筑结构 >>>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关记录163条 . 查询时间(3.828 秒)
2017年10月27日,湖南大学史才军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史才军在报告中介绍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历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测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取及配比,阐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的特点,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报告后,史才军详细耐心地解答了学生的疑问,并与在场教师交换了关于超...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由我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寿命混凝土制品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4298万元。项目面向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对长寿命混凝土制品的迫切需求,聚焦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旨在研究制品在热养护过程中微结构形成与演变规律、非均匀应力/应变产生机理、...
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认定第四批重庆市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重庆大学牵头申报的“钢结构与建筑工业化”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获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认定。我国传统建筑行业的建造方式严重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建筑舒适性差、能耗大、使用年限短,传统混凝土结构拆除后回收难度大,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来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垃圾排放、保护环境、提高建筑性能。钢结构是一...
应我校航空宇航学院土木工程系余红发教授邀请,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Luping TANG教授,于2017年6月25日访问了我校,并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Test Methods and Models for Assessing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抗冻性等耐久性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和测试方法...
上海市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日举行,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获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同济大学18项科技创新成果分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其中,主持完成的10个项目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以同济大学为第三完成单位、同济土木工程学院薛伟辰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高层住宅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我院外专千人Kamal Khayat教授于2017年3月26日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混凝土大会上被授予由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基金会设立的让•克劳德•罗曼混凝土创新奖。Kamal Khayat教授得到的获奖评价为“超过25年的研究、教学、创新和领导对推动自密实混凝土,以及在此期间不间断的组织多次学术会议推进该领域的知识传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自密实混凝土理论、性能、设计和测...
2017年3月22日下午,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隆重表彰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市委书记韩正出席颁奖大会并强调指出,科技改变世界,创新成就未来,上海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要求,始终咬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核心任务,着力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关键举措,注重集...
2017年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程新教授主持完成的“水泥基压电复合监测材料与器件成套制备技术及在混凝土工程应用”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我校继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后,再次获此殊荣。
2017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奖,获奖教师赴北京领奖。曹喜滨教授负责的一项目、苑世剑教授负责的一项目、谭久彬教授负责的“超大型精密仪器装备气/磁阵列隔微振技术与装置”项目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范峰教授负责的“大跨空间钢结构关键技...
近日,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评比结果揭晓,河海大学由陈徐东老师指导、土木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生邵羽等同学完成的《高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特等奖,高磊老师指导、土木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生胡国辉等同学完成的《玄武岩纤维加筋土强度特性研究》和周继凯老师指导、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本科生赵夕瑶等同学完成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附着生物抑制技术探索研究》...
2016年11月27日,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院士等参加会议,并作为嘉宾为获奖单位颁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工业化住宅与建筑工业研究所联合江苏圣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思丹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阿博建材(昆山)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建筑工业化房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刘福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建筑热湿耦合传递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建筑节能》上发表题为“混凝土夹心秸秆砌块墙热湿耦合传递机制研究”的论文。该期刊2015年度影响因子为2.973,为土木工程1区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侯少丹。科研团队基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利废节能砌块砌筑建筑节能复合墙体,利用自主研发的可控式墙体热湿耦合传递试验台开展该新型墙体的...
在第7届亚洲混凝土联合会代表大会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史才军教授成功当选为亚洲混凝土联合会(Asian Concrete Federation,以下称ACF)副主席。任期从2016年开始,为期2年。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担任ACF副主席一职。此次亚洲混凝土联合会代表大会和第7届亚洲混凝土联合会国际学术大会于2016年10月30-11月2日共同在越南河内召开,由越南混凝土协会(Vietnam Con...
2016年10月27日—30日,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史才军教授组织举办的“第一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结构国际会议”(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HPC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UHPC2016-China)在湖南大学召开。期间,还举行了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超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来自中、美、德、法、泰、韩、新加坡等20多个国...
日前,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的“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上,东南大学的两支学生参赛团队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73所高校的12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喜获佳绩。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凌霄、陆晋媛、潘浩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了一等奖,土木工程学院唐林、朱熔清、刘兴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了优秀创意奖,武胜萍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