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水利工程测量 水工材料 水工结构 水力机械 水利工程施工 水处理 河流泥沙工程学 海洋工程 环境水利 水利管理 防洪工程 水利经济学 水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水利工程相关记录1473条 . 查询时间(3.587 秒)
2022年11月11日,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在京会见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一行,双方就深化中荷水利合作、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参与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等进行了交流。田学斌指出,2022年是中荷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也是中荷水利合作30周年。30年来,中荷水利合作不断扩充合作领域、完善合作形式,已经成为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亮点。希望中荷两国水利部门进一步加强水利领域...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发布了2022年兵团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名单,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寒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兵团重点实验室成功获得兵团批准建设。
2022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杜岩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识别了三种南极中层水(AAIW),揭示了三种AAIW的形成位置和输运路径。该研究成果由博士研究生夏星月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合作者包括研究员修鹏、助理研究员洪宇。
2022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杜岩团队揭示了赤道西印度洋海洋热浪特征及驱动机制,该研究成果由硕士研究生齐睿思作为第一作者,杜岩研究员和张莹博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上,合作者还包括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
2022年11月1日至5日,水利部副部长、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副组长、部乡村振兴办主任刘伟平赴湖北省、重庆市调研指导水利部定点帮扶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2022年11月4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赴湖北十堰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汪安南参加调研。
2022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卫强团队利用潜标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揭示了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在1998年和2016年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副研究员黄科为第一作者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合作者包括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Weiqing Han,美国NOAA教授McPhad...
2022年北半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炎热夏季,极端高温在欧亚和北美大陆持续蔓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022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日宇研究员、许可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陈锐丹副教授等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eat waves in summer 2022 and increasing concern regar...
为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有关要求,规范开展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工作,近日,水利部印发《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湖泊资源是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人类生存、生态系统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亚是典型干旱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承载区。中亚特定的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变化非常敏感且脆弱。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亚干旱区湖泊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目前中亚湖泊蓄水量动态变化的系统监测研究相对缺乏,使得湖泊蓄水量动态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晰。
2022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首次利用卫星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和CMIP6模式揭示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全球海洋热浪/冷浪事件特征及其物理机制。该研究以姚玉龙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发表在Earth’s Future上,合作者包括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付垚博士。
2022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李芊团队,在中尺度涡旋边界锋面处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层的动态变化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海洋学进展》)上。陈寅超博士为第一作者,李芊为通讯作者。
2022年10月28日,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4325米,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国目前在建海拔最高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西藏“十四五”新开工建设的首个重大水利工程。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干旱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已不堪重负。然而这一重要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植被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极限的干旱区,有关地下水系统恢复力的问题备受关注。因此,识别地下水恢复力的空间分布对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沙霸”及其背后“保护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扫黑除恶常态化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整治的决策部署,2021年9月,水利部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严肃查处非法采砂行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沙霸”及其背后“保护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