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道路工程 >>> 隧道工程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隧道工程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3.136 秒)
近日,我院王建西教授作为通讯作者,我校李杨博士生、陈进杰教授、陈龙博士生作为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DOI: 10.1177/0954406220927069, on-line first) 和E...
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跨海工程——甬(宁波)舟(舟山)铁路项目准备开建。“全线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6.2公里,海底盾构段长10.87公里,最大埋深78米,直径14米。建成后将刷新世界纪录。”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金塘海底隧道项目负责人唐雄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7月底,历经2年多,由铁四院勘察设计的“隧道风险评估与金塘海底隧道关键...
2020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隧道钻爆法施工成套装备及智能化技术"项目线上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任主任委员,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任辉启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任副主任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杜时贵教授、长江科学院郭熙灵教高、中南大学李夕兵教授、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李新平教授及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任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
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依托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4日成立水下隧道工程技术分会,这是我国首个水下隧道专业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在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钱七虎表示,近年来,我国水下隧道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提高,铁路、公路、市政、供水、供气、防洪、水电等行业领域对跨江越海隧道工程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水下隧道建造技术已达到世界...
2019年5月16日-17日,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第八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以下简称“IBTC桥隧大会”)在上海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出席大会并致辞。本届大会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郑皆连、林元培、梁文灝、陈政清、孔宪京、郑健龙、邓铭江、钮新强...
2019年4月26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在武汉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表彰奖励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部署科技创新工作。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大会,会上宣读奖励决定并颁奖。其中,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华南富水花岗岩地区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灾变机理...
由于软岩隧道的地质变形极为突出,加之现有测试技术和量测设备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施工过程力学组陈卫忠研究团队研发并试制出一种三向的光纤光栅预埋式应变砖传感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能动态测试软岩隧道围岩扰动应力的现场测试系统,该系统能较准确地测试出软岩隧道开挖时的松动圈压力,为隧道的支护设计和安全控制提供重要依据。目前该系统已在宜巴高速公路的软岩隧道中得到成功应用。
长约6.8公里、双向8车道、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又一座超级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这是正在建设的超级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双向8车道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比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长1.2公里,宽两车道。深中通道距港珠澳大桥38公里,全长24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超大“隧、岛、桥”集群工程,其中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深中通道...
2019年3月21日上午,随着“成功号”盾构机完全拆解吊出接收井,国内首条开工建设的海底盾构地铁隧道——厦门地铁2号线穿海隧道完成主体工程,顺利铺轨。据负责施工的中铁十四局项目经理王晓琼介绍,隧道全长2760米,使用两台直径7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下穿厦门西海域,穿越运输繁忙的厦门西港主航道和国际游轮码头。隧道穿越地层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地环学院教授昝月稳团队研发的“车载探地雷达系统”正进入成果转化阶段。该技术可检测最高速度达每小时175公里,彻底颠覆了传统人工接触式雷达检测方式,将隧道检测效率提高了35倍。“是‘混改’让我们科研人员放下了心,在后续成果转化时拥有了主动权。”在位于成都天府新区西南交大研究院内,昝月稳对该成果的未来前景满怀信心。
2018年11月22日,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所在的巴陕高速全线正式通车——这意味着从四川巴中到陕西汉中将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为破“蜀道难”亮出重要手笔。 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它不仅是目前国内独头掘进最长、中部通风竖井最深、通风联络道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也是国内在建公路隧道中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隧道。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21日表示,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盾构技术应用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盾构技术正朝着大断面、长距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方向发展。何华武21日在此间召开的“长江中下游大盾构技术峰会”上表示,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盾构隧道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40年。从山岭到城市,从陆上到水下,从过江河到穿江越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企业已经全面掌握了复杂地质、气候条...
2018年5月9日,第23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贵州开幕。会上颁发了由桥梁教育和研究发展基金设立的3大奖项(“李国豪原创桥梁技术奖”、“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范立础优秀桥梁图书奖”),我校交通学院张连振教授榜上有名,荣获2018年度“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张连振,197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系主任。作为科技工作者,他长期从事寒区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大跨度桥...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计算岩石力学课题组,依托国内近几年在建和拟建的多项大跨径公路地锚式悬索桥工程,利用现场缩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数值仿真试验和结构力学方法,揭示了隧道锚的结构-围岩传力机制和变形破坏机理,建立了基于锚碇-围岩联合承载的隧道锚拉拔承载力估值公式,探索了全新的环境友好型组合式锚碇型式。研究成果可为山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支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