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道路工程 >>> 隧道工程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隧道工程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2.073 秒)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名单,西南交大翟婉明院士、何川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高仕斌教授作为核心成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多位交大校友参与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西南交通大学85届校友、现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宗余,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翟婉明教授,校长助理兼科学技术发...
通过专家初评、复核,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市政府的批准,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 265 项(人)。其中15项为复旦大学牵头的项目,包括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陈俊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2项参加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土建学院谭忠盛参加完成的项目“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和土建学院参加完成的项目“高速铁路标准梁桥技术与应用”。在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中,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参与项目研究,提出跨江越海隧道水压力计算方法及分布规律,并将该成果推广应用到营盘路湘江隧道设计施工中;揭示了不同防排水方式下衬砌...
2017年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矿业大学共有2项成果获奖。我校周福宝教授主持,高峰教授、刘应科副教授、刘春讲师、夏同强讲师、宋小林博士等参与完成的“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井下瓦斯抽采工程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工程设计依赖经验、产出投入比低、钻孔“钻不深、留不住、封不严”、抽采管网“易堵塞、联不畅、能耗高”等重...
2015年6月30日,重庆市江津区召开“几江长江大桥北岸隧道锚碇专项岩土试验项目专家评审会”,由5名专家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跟审单位组成验收专家组进行评审。会上,首先由长江科学院重庆科学试验研究中心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维树汇报了项目的实施情况、试验研究成果,专家组审阅了长江科学院提供的试验研究报告,认为该项目技术资料齐全、内容丰富翔实,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满足验收条件,同意通过验收。
我国首座高震区水下沉管隧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18日全面建成。 由天津滨海建投集团投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全长4.2公里,双向六车道。穿越海河地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为解决施工中的难点,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联合高等院校、设计院和国内隧道、水利专家进行科技攻关,建成后的沉管沉降仅为1.4厘米,远小于设计允许的10厘米沉降量。 据了解,该工程还创造了国...
2015年1月9日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西南交通大学何川教授参与完成的“高水压浅覆土复杂地形地质超大直径长江盾构隧道成套工程技术”、仇文革教授参与完成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突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在大会上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11月20至21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桥隧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福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海底隧道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桥梁工程领域的约200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商海峡桥隧通道工程建设问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兴建海峡两岸桥隧通道的必要条件、关键技术和施工难点展开讨论,并就通道线位选择等具体问题进行交流。
近期,科技部在京组织专家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进行项目验收。项目的完成有效提高我国洗涤和缝制设备行业整体水平,带动洗涤和缝制行业节能减排。
2014年5月25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三届颁奖大会暨第四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院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李培军同学喜获2013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工程教育学生奖”。
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安徽理工大学和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大断面隧道穿煤系与岩溶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鉴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成员的工作汇报和成果介绍,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通过现场质询、答疑、讨论等程序,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计划任务书预定的任务和指标,在针对大断面隧道穿越采空区、高瓦斯突出煤系地层与岩溶地层等复杂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的技术难题...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贵阳枢纽铁路龙洞堡机场隧道修建技术专家咨询研讨会”上了解到,全长2496米的龙洞堡机场隧道将同时把4条高铁引入候机楼,实现机场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是国内唯一实现高铁、城市轨道、民用航空、长途汽车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零换乘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其复杂的地下结构和洞室群建设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在近日召开的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河海大学吉伯海教授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吉伯海,男,47岁,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海大学科技处处长、致公党河海大学支部主委。1991年至2002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获桥梁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9月回国,到河海大学任教,组建了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教...
2013年12月8日,随着最后一根高12米、重17吨的钢质取水管在深达22米的长江底部焊接成功,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我国首座深水电力引水项目——江苏常熟电厂引水隧道全面贯通。这一隧道工程整体偏差仅7厘米,标志着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特殊结构引水隧道的设计、施工与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青藏高原特殊地质条件下单线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高原地区特长单线隧道施工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