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学相关记录352条 . 查询时间(2.472 秒)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调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专家指导组成员的通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傅廷栋、李召虎、黄见良、周广生、姜道宏5位教师入选专家指导组,傅廷栋任油菜专家指导组组长。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3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简称遗传发育所)与中化/先正达集团在东营成功举办了耐盐碱高粱品种的示范及综合利用现场观摩会。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李响,研究生部科教融合办公室主任石东乔,党群工作部孟菲等,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等专家领导、种业、畜牧业企业负责人等28人参会。会议得到了东营现代农业...
红外 (IR) 加热等新技术已得到普及,可改善烘焙效果并克服了烘焙不均匀以及相关的不足。与传统方法相比,红外烘烤具有加热效率高、烘烤时间短、扩散系数高等优点。与热风烘烤不同,IR烘烤过程中的加热机制有显著差异。热风烘烤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通过对流传递到材料表面,然后通过热传导传递到内部。通过加热薄层材料,红外辐射可以大大缩短坚果的烘烤时间。因此,红外烘焙作为一种可能的坚果烘焙替代技术而受到关注。与传统...
土壤种子库对于延续种群和维持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就种子群体而言,种子存活时间越长,越利于其在时间上分散风险,增加遗传多样性;同时,种子暴露于土壤种子库中的时间越长,面临老化、捕食、感染的风险越大,活力下降的风险增加,出苗能力可能减弱。因此,对于种子而言,是选择长久存活于土壤中还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果断出苗,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华北平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区之一,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受到广泛关注。植株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情况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育种过程中对冬小麦收获指数的持续优化已接近生理极限,增加生物量积累成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南志标,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支持下,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农业大学设立了新疆研发中心。2023年9月17日上午,新疆研发中心的授牌仪式在新疆农业大学行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綦群高主持会议。
2023年9月11日至14日,侯岁稳院长带队赴酒泉参加202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的报告。
近日,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解析光果龙葵基因组,并克隆多个马铃薯晚疫病效应子受体,为揭示抗病基因的功能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2023年9月16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大伟、院长李春杰一行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交流座谈,促进了两校草业领域方面的全面合作,为草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搭建了友好、和谐的桥梁纽带。
益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之功效。海南种植益智已有5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88%以上,年产量超过全国的90%,益智成为海南中部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系统阐明了全球棉花全产业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从种植、加工和使用三个环节来提高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途径,为棉花可持续生产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9月5日,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
三农讲坛专家报告(康健博士)。
8000多年前,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而后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形成能很好适应不同地域环境和逆境胁迫的地方品种。它们在相对较低的投入下能保持中等产量。现代小麦育种是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使其成为高产、优质及适应性更强的品种。这一育种过程对小麦的基因组和表型进行了重塑。由于气候和育种者的喜好等因素,不同的小麦生产区会培育出不同品种。因此,比较分析现代育种过程对不同地域的小麦基因组和表型的重塑,可揭示不同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鉴定了调控棉花抗病性的关键基因GhMYB33,揭示了该基因动态调控棉花生长和抗黄萎病菌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尖端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发表了阳春砂基因组,并对阳春砂在内的4个砂仁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为砂仁种质资源保护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