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理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生理学相关记录264条 . 查询时间(0.524 秒)
钾离子(K+)是植物必需、含量最为丰富的阳离子,而钠离子(Na+)与K+通常相伴存在,是植物有益但也是导致盐碱毒害的主要离子。根系吸收的K+ 通过木质部转移到地上部,其中40-90%的K+又通过韧皮部从地上部回流到根部。K+ 伴随着糖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光合产物从“源”到“库”的转运和籽粒产量。K+等无机离子和光合同化物被装载到源叶的收集韧皮部中,并在卸载韧皮部被释放。计算模型表明,K+在源叶韧皮...
近日,我院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的题为“Genetic and Molecular Exploration of Maize Environmental Stress Resilience: Toward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的综述文章。该综述详细概述了环境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然后从水分胁迫、极端温度及盐碱等三...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生物学团队研究成果“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BnaA9.WRKY47 coordinates leaf senescence and nitrogen remobilization in Brassica napus”在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发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鉴定到调控棉花细胞扩张的基因GhKRP6,并解析了该基因通过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调控细胞扩张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
植物表皮毛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组织,具有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功能。在水稻中,已经发现三个转录因子基因:OsWOX3B、HL6和OsSPL10控制表皮毛的发育。OsWOX3B通过结合HL6的启动子激活HL6的表达,也可以与HL6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加HL6与靶基因OsYUCCA5启动子的结合能力。OsSPL10结合HL6的启动子激活其表达。尽管研究表明这三个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它们在表皮毛发育中的完...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刘金隆副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上在线发表题为“VPT-like genes modulate Rhizobium-legume symbiosis and phosphorus adaptation”的研究论文。草业学院硕士毕业生杨容尘、严俊和李淳为共同第一作者,刘金隆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全球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糜子作为起源于我国的古老农作物,有较强的耐盐碱胁迫的能力,目前关于糜子籽粒对碱胁迫的响应尚未见相关报道。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特色杂粮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在线发表题为“Widely 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e effect...
西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团队近期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科院二区,IF2021=5.437)和《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中科院一区,IF2021=6.627)发表研究论文,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甘薯转化酶及其抑制子协同作用调控淀粉和糖性状的生化机制,在甘薯关键酶功能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在木薯花青素积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揭示了木薯花青素还原酶MeANR基因在花青素积累中的负调控机制,研究结果为提高木薯花青素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基因资源。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在木薯高光效和淀粉积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揭示了木薯镁离子鳌合酶D亚基MeChlD基因在光合作用和淀粉积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提高木薯块根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基因资源。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揭示了外源补充柠檬酸缓解镉诱导水稻细胞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爆发的分子机制,为植物非生物胁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圈(Chemosphere)》上。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木薯研究中心在特异木薯种质的糖转运和淀粉积累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系统阐述了特异木薯种质中块根糖转运和淀粉积累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提高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4月8日上午,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在学院报告厅举办学术交流会,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郑军、刘斌、郭勇、李霞、纪志远和徐彩龙6位专家做学术报告,学院20余名中青年教师及100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会,交流会由学院副院长秦建春教授主持。
2023年3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OsbHLH38调控水稻苗期盐胁迫应答的新机制,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耐盐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贾小云教授领衔的薯类作物种质创新团队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IF5year= 6.485,1区Top)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metabolic and 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reveals the role of 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