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免疫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免疫学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2.906 秒)
2021年9月27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李晋成、韩刚、刘欢研究发明的“一种丁香酚完全抗原的合成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811226187.1。 本发明涉及化学物合成技术领域,首先采用氯乙酸对丁香酚进行结构改造,以获得含羧基的丁香酚半抗原。其次,将经重结晶纯化后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进行偶联制得到丁香酚完全抗原。制备的丁香酚完全抗原弥补了丁香酚免疫学检测方法技...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wo stripe rust effectors impair wheat resistance by suppressing import of host Fe–S protein into chloroplasts”的研究论文。植保学院王晓东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晓杰教授为通讯作者...
2021年7月14日,New Phytologist(影响因子10.15)在线发表了我院方继朝团队的研究论文“Vitellogenin from planthopper oral secretion acts as a novel effector to impair plant defenses”。该研究发现,灰飞虱唾液中存在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其C端多肽(VgC)作...
2021年5月12日,我院陈东钦教授课题组与美国Gary Stacey教授课题组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acylation of P2K1 mediates extracellular ATP-induced immune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两个拟南芥PAT酶棕榈酰化P2K1受体并调控其蛋白活性,参与eATP介...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制约大豆生产的全球性病害之一。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和数量性状控制。大多数研究是基于高抗和高感品种杂交形成的遗传分离群体,存在高抗基因时,微效基因时常被掩盖而不能被有效检测到,然而后代对线虫的表型反应相对于亲本显现为广泛的变异。此外,当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评价是建立在每株孢囊数与已知感病品种比较所得的雌虫指数,然而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根重大小不一样,特别是野生品种,仅局限于每株...
2021年3月1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辛秀芳研究组题为“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are required for NLR-mediated plant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两大类免疫系统在功能上交互作用的机制,为全面理解植物的免疫系统架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记者2020年8月14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通过分析水稻稻瘟菌如何利用效应蛋白操控线粒体分裂,探究了线粒体分裂和抗病反应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了线粒体动态发育在植物免疫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水稻稻瘟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题为“N-glycosylation shields Phytophthora sojae apoplastic effector PsXEG1 from a specific host aspartic protease”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在大豆根腐病发病过程中,大豆疫霉菌通过N-糖基化修饰来保护核心毒性因子免受寄主大...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BAK1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BAK1也作为共受体与多个位于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形成受体复合体介导植物的PTI (PRR-triggered immunity) 响应。兰州大学黎家教授团队于2007年首次报道了BAK1及其同源基因BKK1的缺失突变可直接导致植物在正常培养条件或无...
2020年10月6日晚七点,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柴继杰受邀在植保楼报告厅开展主题为“从结构生物学看植物免疫”的讲座,农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及校内相关学科师生代表参加讲座。本次讲座由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彭友良主持。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一套有效的先天免疫系统以应对病菌的侵染。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可以识别病菌保守的特征物质,如细菌的鞭毛蛋白、伸长因子和真菌的几丁质等,从而激活植物免疫。许多病菌可以分泌效应蛋白进入植物体内,干扰PRRs对病菌的识别或其介导的免疫激活通路,促进病菌致病性。PRRs有很大一部分是受体似激酶(Receptor...
植物时刻面临多种微生物的侵染威胁,在与微生物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机制。一些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策略克服植物多层次的免疫机制,引发病害。由农作物病虫害导致的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损失约为17%至30%,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为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大量化学农药的施用给环境带来巨大负担,威胁人类健康。深入理解植物免疫机制是发展绿色、高效农作物病害防控技术的重要基础。
2020年7月2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题为“An immune receptor complex evolved in soybean to perceive a polymorphic bacterial flagellin(大豆进化出可感知细菌多态性鞭毛的免疫受体复合...
2019年12月11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剑峰教授团队在Cell Host & Microbe(IF= 15.8)发表了题为“Cross-microbial protection via priming a conserved immune co-receptor through juxtamembrane phosphorylation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https://doi.o...
2019年12月2日上午,我院在植保楼4054会议室举办第19期青年教师创新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傅正擎教授,他以“病原菌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植物病理学系崔福浩副教授主持,活动得到了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