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气象学 森林地理学 森林水文学 森林土壤学 树木生理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植物学 林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业基础学科相关记录864条 . 查询时间(4.443 秒)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加剧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当前,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倍受关切,有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主流理论--生物多样性保险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功能越稳定,该学说的提出来自于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而生物多样性变化是否在不同营养级水平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不清楚。分解过程是生物圈与大气圈碳反馈的决定因素,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直接参...
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杉木人工林经营中,近自然改造作为应对单一人工林可能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和森林生产力瓶颈的策略备受关注。该改造方法主要通过引入针阔混交林来全面提升土壤质量和森林生产力。细菌和真菌在土壤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调节土壤养分循环。引入针阔混交林不仅能改善土壤肥力,还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养分的循环和利用效率。因此,深入研究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对近自然改造的响应,以全面了解土壤微生...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 ET)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分,是仅次于降雨的第二大水文通量,其年际趋势和变异特征是生态水文学家关注的研究热点。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变化引起的该区域降水格局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较大。为此,依托宝天曼生态站开展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以栎类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蒸散的年际变异及其环境和生物调控...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 ET)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分,是仅次于降雨的第二大水文通量,其年际趋势和变异特征是生态水文学家关注的研究热点。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变化引起的该区域降水格局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较大。为此,依托宝天曼生态站开展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以栎类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蒸散的年际变异及其环境和生物调控...
2024年3月14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山东省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碳计量模型研建技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专家论证会,专家组由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自然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倪军波处长到会指导,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陈俊强主持会议。
亚热带森林土壤通常被认为是富氮或贫磷,因此氮和磷输入不仅会影响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而且还会影响土壤碳循环和碳储量。微 生物残体碳在调节森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氮和磷输入对不同土壤层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仍不清楚。了解不同土层深度微生物残体碳的驱动因素对于准确预测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碳储量至关重要。
氮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δ15N)被广泛用于指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特性。豆科树种在全球森林广泛分布,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具有共生固氮能力,豆科森林15N丰度受固氮过程中氮气(δ15N=0‰)的影响,其15N模式以及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指示作用可能与非豆科森林存在差异。然而,目前有关两类森林叶片δ15N对土壤氮循环指示作用的差异性以及其对养分有效性变化的响应尚不明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郑棉海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豆科和非豆科人工林叶片氮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指示土壤氮动态的差异。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与土壤》。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批准发布《柔性竹塑复合材》等43项林业行业标准。由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景天类多肉植物栽培技术规程》《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接骨木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柽柳属》3项林业行业标准获批发布,自2024年6月1日开始实施。
近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森林GEP+绿色共富项目”模式获得浙江农林大学2023年度十佳优秀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2024年2月6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建国教授团队在 Current Biology 发表了题为High preseaso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drives convergence of xylem phenolog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onifer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较大的温度波动会引起森林木质部的春季物候...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2月14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traspecific leaf trait variation mediates edge effect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in fragmented forests”的研究论文。课题组以千岛湖库区片段化生境中常见植物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
记者从北京市门头沟区百花山管理站获悉,该站工作人员近日在百花山发现新的珍稀苔藓样本,经鉴定为卷叶木灵藓,该物种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评估为濒危等级。
2024年1月19日,由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执行院长孔凡斌教授和生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彩瑶副教授合作撰写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理论部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发表。该文是孔凡斌教授主持的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3ZDA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4年1月15-16日,驻守在中国边陲的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迎来了北京市第九中学和石景山中学的学子们,学子们怀着一颗颗好奇的心走进了这个被白雪覆盖的科研实验站,流露出求知若渴的眼神,长白山站的工作人员也不畏冬季的严寒为学子们展开了一次生动的科学普及教育之旅。首先为孩子们介绍了长白山站的发展概况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水源涵养作用、净化空气与固碳功能、生物多样性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