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星系与宇宙学相关记录1004条 . 查询时间(2.119 秒)
美国航天局2012年10月11日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发现的一块被命名为“杰克”的火星石,其矿物构成不同于此前在火星上发现的其他岩石,而是类似地球内部产生的岩浆岩。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在日本天文学会秋季年会上宣布,他们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发现,金星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正在减少。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大阪府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日本国立天文台野边山宇宙电波观测所的射电望远镜持续观测金星大气状况,结果发现,在距离金星地表约80公里处的大气层中,一氧化碳浓度为10至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是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金星大气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受太阳紫外线辐射...
北京时间2012年8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空间局(JAXA)近期将一个水族箱送上了国际空间站。这可不是为了什么闲情逸致,这个水族箱是用来观察失重对于水生生物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其中包括通体透明的鱼。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报道,曾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都一致表示太空有着独特的气味。宇航员们无法摘下头盔直接接触到太空气味,当他们太空行走时所能闻到的只是宇航服的塑料味,他们进入太空站摘下头盔之后,才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太空气味,这些气味附着在宇航服,头盔,手套和工具上。
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产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2012年7月23日宣布,他们利用位于夏威夷的“昴”号天文望远镜,发现在牧夫星座方向,距离地球约119亿光年的位置,存在某颗超新星的残迹。研究小组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最遥远的超新星痕迹。
欧洲航天局2012年6月20日宣布,欧航局的“欧几里德”暗物质和暗能量探测项目正式获欧航局科学项目委员会批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美国宇航局(NASA)哈勃空间望远镜最近的观测显示,仙女星座将在未来几十亿年里与银河系相撞并融合。到那个时候,较小的三角星座很可能已经同两个较大的邻居撞在了一起。最终,这3个家伙将合并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进而向所有可能的方向抛射出恒星与行星。仙女星座是全天88个星座之一,位于大熊座的下方,飞马座附近。仙女座因仙女座大星系M31而著名。三角星座是一个北天星座,面积131.8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0...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3月19日宣布,他们在水瓶座方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双星系统,其中体积小、密度大的中子星向周围吹出强劲的风,加热个头大一些的伴星,使其蒸发。他们将前一颗罕见的天体命名为“毒蜘蛛中子星”。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恒星进化的多样性。双星系统通常由两颗绕着共同中心运行的恒星组成,对于其中一颗来说,另一颗就是其伴星。与其他恒星相比,它们的距离看起来非常近。东京工业大学助教谷津阳一率领的研究小组1...
模拟探索红色星球之旅     火星  俄罗斯  探测器       2011/12/19
2011年11月4日,人类首次“火星之旅”地面模拟试验“火星-500” 圆满结束。来自中、俄、法、意三国的6名志愿者圆满完成试验任务,顺利走出模拟飞船,回到“地球家园”。该试验于2010年6月3日开始,历时520天,前250天模拟飞往火星、中间30天登陆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志愿者模拟飞往火星、环绕火星、登陆火星和返回地球等全过程。
美国航天局2011年12月12日发布公告说,“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当天成功进入环灶神星最近的轨道,目前它在灶神星上空平均210公里的高度运行,这一距离将让探测器对星体表面开展更精确的观测。
美国航天局3日说,多国合作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在巡天观测中,发现一颗年龄为2500万年的脉冲星,这也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天文学系副教授凯文 鲁赫曼(Kevin Luhman)利用美国航天局(Nasa)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观测到迄今为止发现的太阳系外最为寒冷的星球。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夏季相似,很适合人类居住。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1日宣布,其研究小组利用“明”号(ASTRO-F)红外天文卫星,观测到了宇宙诞生约3亿年后形成的恒星所释放的光。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弄清宇宙诞生初期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自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伽勒首次发现海王星,前不久海王星才刚完成一次公转运行。目前,科学家精确地计算出这颗巨大气态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也就是一天的时间)——15小时57分59秒。
2011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索尔·珀尔马特、布莱恩·施密特和亚当·里斯三位科学家。“过去认为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宇宙是在减速膨胀。而他们的发现颠覆了这一观点,并且证明了暗能量的存在。”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中科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陈建生说,为此,世界各国开始着手暗能量的理论和观测研究,我国也相继启动了“973”项目等相关研究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建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