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316条 . 查询时间(3.076 秒)
毕国强,教授、博导,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核心骨干。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主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集成影像中心联合主任。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突触可塑性分会主任委员、神经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神经科学会学术伦理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
买文丽,硕士,川北医学院生理学副教授。从事神经生理学学习记忆方面的研究;
陈蕾,近年来一直从事有关TRPV4受体调控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科学计划项目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各一项;参与主持中加国际合作项目一项。近年作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发表SCI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90分,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
高隽,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3 年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神经生物学学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由于衰老、疾病、学习记忆损伤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模式动物的学习记忆、认知和行为的变化,较集中地研究海马、大脑皮层等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进而为寻找相关药物新靶点和药物设计提供实验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
孙秀兰,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神经保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类疾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的病理损伤机制和神经保护靶标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江苏省等10多项基金的资助;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
李英伟,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1]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2]工业智能监测与诊断[3]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4]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工业智能监测与诊断。社会兼职:[1]2019.6- 2021.6;国际脑成像学会(OHBM)会员;[2]2018.10- 2020.10;国际功能近红外光谱学会(fNIRS)会员。
詹长安,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分会,理事;研究方向:神经信息工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分析。
唐漫 (Man Amanda Tang),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辽宁省侨联委员。研究方向:抑郁症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相应变化,以揭示该病的神经生物学及神经化学本质。
郭凤,医学博士、药学院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药物毒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神经疾病机制及离子通道药理学。2004-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博连读,读博期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做特别研究生和客座研究员;2016-2017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科学家、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5年“中国药理学会青年药理学家奖”获得者、2019年辽宁省“兴辽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辽宁省百千万人...
秦岭,教授,199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外语医学班。2000年赴日本山梨大学神经生理研究室攻读博士,开始研究大脑皮层的神经生理机制。2005毕业后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从事灵长类大脑视觉皮层神经生理方面的博士后工作。2006年回到日本山梨大学就职,历任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部第2生理教研室助教和副教授。2009年起回到中国医科大学,负责主持听力研究室的建设和科研工作,继续开展大脑感觉认知功...
徐瑞,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人体运动分析,神经肌骨动力学分析,运动康复的电生理分析等,特别是人体下肢肌骨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以及运动功能康复评价和预测方法的研究。主持科研项目:1.卒中康复皮层平衡感知和运动控制电生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基于脑肌电联合分析的卒中运动康复预测模型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张子超,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和老年人群中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常见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人们对其复杂的发病机理知之甚少,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生物医学领域里未解的难题。对神经发育,突触形成和维持,神经递质的传递和神经环路形成过程中关键分子及分子事件的研究是解开难题的核心。我们主要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等方法与手段...
李默怡,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经发育与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环路发育及功能的遗传控制机制。
江燕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获博士学位。2010年获国际脑研究领域权威奖项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及基金资助。 2010年至2012年前往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进行博士后训练。2012年至2018年,就职于美国纽约Icahn Sc...
许智祥研究员,研究方向: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对神经元功能和环路的影响,以转基因小鼠为研究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小鼠行为分析、电生理记录,转录组等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