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人物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相关记录752条 . 查询时间(2.39 秒)
王林格,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包括:功能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高分子纳米囊泡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等;嵌段共聚物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擅长同步辐射小角X光散射技术表征高分子材料结构。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1项;还曾参与有国家973、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攀登计划等基金项目。已在Angewandt...
付绍云,男,江西﹒南昌人,现任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在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能关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十多年来承担并完成了中科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极低温力学测试系统)、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863课题、北京市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和航天等部门材料极低温...
李卫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重庆大学科研后备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清华大学博士后,德国University of Siegen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兼任航天五院方岱宁院士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航天五院材料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无机非金属领域委员会结构陶瓷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重庆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李海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通讯评审人,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从事纳米结构材料、智能材料等的研究,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本构建模、材料行为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极端环境下响应机理的跨层次和多尺度研究、材料制备和表征等方面。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10余项课题,多个JCR1区期刊审稿人,...
信运昌,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Jour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会成员(2016.09-现今);《精密成型工程》编委会成员(2016.12-现今)。主要研究方向:六方结构金属形变机理;六方金属强韧化方法与理论;微观结构多维多尺度表征与分析。授权/申请发明专利4项。表彰及奖励:2016,材料结构青年论坛突出贡献奖;20...
刘庆,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材料学评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福特教授(2009年);“973”计划“高性能镁合金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侨联首批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以金属结构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形变金属微观组织结构的TEM分析技术、电子背散射衍衬(EBSD)分...
袁媛,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计算,镁合金,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镁合金电池。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Intermetallics, CALPHAD,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本领域专业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与参加过多次国际国内会议多次如TMS, CALPHAD, To...
谭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在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于潘复生院士)。2009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在德国Leibniz-Institut für Festkörper- und Werkstoffforschung Dresden(IFW Dresden)/ Technischen Universitä...
张文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首批获得河北省 “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主要从事陶瓷及相关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理论研究。多次主持和参与唐山市陶瓷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先后主持、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21项纵向科研任务,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
卢小菊,女,汉族,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美国怀俄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美国化学会会员。
孙捷,研究员,国家级人才。平板显示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和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目前仅有的4个福建实验室之一,对标国家实验室,发展机会大)的骨干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二维材料和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氮化镓Micro LED及其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中的应用;2、新型二维材料的大面积生长及其在纳电子学中的应用;3、其他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科研方向是学术前沿以及应用...
杨维本,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1.多孔吸附材料研发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的应用,包括材料合成、吸附净化原理、关键技术开发等。2.针对水体中不同类型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研发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树脂、絮凝剂等),建立对不同污染物净化、分离的新方法,并根据水质特征优化技术组合,构建高效净化工艺,并进行工程应用。至今共发表科学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5...
包建春,1963年生,江苏省启东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6 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成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中国化学会第29届理事会理事(2015-2018),江苏省...
朱广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比利时那摩尔大学客座教授。朱广山教授长期从事新型多孔材料的定向合成、性质与结构研究、以及潜在应用的开发。在上述各前沿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在Nature Commu., Adv. Mat...
刘晓洁,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仿吾青苗人才。主要从事低维新颖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电子性质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利用量子尺寸效应设计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可控的金属纳米材料;准原子基最小轨道的微观成键机理研究;新颖纳米材料的结构搜索研究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如Nano Research、 Physical Review B、Phys. Chem. Chem. Phys.等)上发表SCI论文近30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