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比较文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比较文学相关记录178条 . 查询时间(0.526 秒)
《比较文学原理》中译本刊行             2007/11/5
“比较文学”在我国尚属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不少研究机构正着手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这门功课。为向广大有志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同志介绍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国外研究近况及供教学参考,我院中文系讲师陈秋峰、杨国华翻译了日本大塚幸男著的《比较文学原理》(一九七七年版)一书在内部刊行。该书是一九七九年日本
首届“上海与香港都市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6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文汇报》及上海海外交流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府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6月10...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章回说部的两大“奇书”。这两部杰作,都有其历史原型,又都经历过民间艺术的长期加工,最后完成于文人作家之手。它们出现在同一时代,并为文坛双星而同耀后世。人们常把它们并提,却很少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事实上,这两部小说之间,有着许多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诸如:两书的作者是否都是罗贯中?它们问世时间谁先谁后?主要倾向是否都是“为市井细民写心”或者“颂扬忠义”?如此等等...
本文认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是在新文化思湖与传统文明互相渗透、前后相继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完成了主体文化生成的理性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渐进、更新和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而五四文化启蒙运动则是在一个与传统文明发生冲突上的思想困惑和文化断层上进行的,其理性化过程没有现实地表现出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文化大环境始终处于相对弱化的状态中。
该文从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考察文化发生的终极原因。认为人类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是综合进化的结果,文化和人类的生命本质是一体的,是同步演化,相辅相成的。
在“五四”时期以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胡适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所涉猎的领域,有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早期并致力于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运用。本文试图指出,他也可称得上是中国最早明确提出“比较的文学研究”的概念,并身体力行用比较的眼光和方法,对中外文学现象作了探究的学者,以往的比较文学论著,似乎对此注意不够。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学术界常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比较研究,但由于汤显祖写的是配乐演唱的戏曲,而莎士比亚写的是纯为对白的话剧,两人的作品不属于同一种艺术样式,因此两者的比较似仍欠全面妥贴,笔者认为将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这两种配乐演唱的舞台剧作比较则更为恰当,故拟将两部歌颂爱情的名作: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一学科的形成除了与它形成期的社会思潮和倡导者有关外,还与历史上的运用比较方法的种种先例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清间天主教大规模介入中国文化,导致了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第一次大撞,出于传教的目的,西士及中国信徒做了大量的天,儒沟通工作,这一工作从本质上讲是跨文化乃至跨文明的,具有比较的性质,不失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之一。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文学总是受一定的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和人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追求制约。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总是或多或少,或自觉或被动地体现着时代精神的某些特征。
总体而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大多是传统文化学养深厚的学者,因此,文化经典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最起码的根基。但是,也必须看到,王国维、朱光潜、刘若愚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由于没有处理好文化经典与西方文学话语之间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学术上的失误。这说明,有了文化经典的素养,也不一定能够较好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众多学术大师的失误都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抛开经典,仅仅只是有文论话语,搞好比较文学研...
来自于远古母系社会的“女儿国”,已经成为一种代表“女性空间”的文学形象,在中外作家的笔下屡被涉及。将美国女作家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arkins Gilman)的《她乡》(1915 Herland)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所塑造的“女儿国” 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两个文本间诸多的互动和契合。尽管两位作者所处的国家不同,性别有异,但他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却不谋而合,他们借助想像所建构的...
At the end of this century,it seems tha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facing a new “crisis”again,which stands for,at the same time,a new change and breakthrough. We are already on the turnin...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       2007/8/29
20世纪末,国内国外的比较文学危机呼声四起,英国比较文学家和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就宣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参见Susan Bassn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结合中国比较文学实践,积极探索跨越东西方文化研究的比较文学新观念和新理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出版了许多比较文学理论探索性著作,如乐黛云、陈跃红、张辉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1998),曹顺庆等著《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1)、《比较文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师大,2000),张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