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旧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商周考古 秦汉考古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宋元明考古 中国考古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考古相关记录1930条 . 查询时间(2.409 秒)
本书是一部针对武威地域考古研究的论文集。全书以历史分期为脉络,串联起不同学者在不同视角下对该地区文物、遗址、遗迹的探索与研究。书中既有对个案遗址的详细介绍、对重要文物的深入考证,还有对同类遗址性质及其历史价值的辨析和论述,如对武威磨咀子汉墓和雷台墓发掘的补充考证、对新出唐代墓志和造像的探析、对西夏墓彩绘木板画的考论等。本书以图释文,以翔实的考古报告图示、文物实拍为图像支撑,为完善武威地区历史文化遗...
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和王后窦绾墓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这两座未经盗扰的古墓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性,揭开了历史上的金缕玉衣之谜;王后窦绾墓发现了实用和美观兼具的长信宫灯,同时两墓还发现了中山靖王刘胜夫妇日常用具,为构建汉代贵族生活提供了物质史料。作者卢兆荫全程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和同事们一道,揭开了这两座陵墓的神秘面纱。他以平实的文字,将满城汉墓的发掘过程娓娓...
本书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3年5月开展的“大都:元代北京城”特展图录。展览汇集了来自2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元大都主题文物,再现700多年前元代北京城的风华,带您感受城阙殿宇之壮阔宏伟、千里清波之熠熠生辉、大都文化之独领风骚。
墓葬作为一种人造空间,既是建筑营造、器物生产等技艺演进的展示空间,也是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思想观念竞逐的舞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技术演进、思想和观念变革的结果。本书以南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寻求田野和文献、考古学与历史学全面整合的可能性,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
本书是侯家寨遗址历年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侯家寨遗址1977年发现,1985~1986年进行了两次375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动物骨骼以及一批陶器刻划符号,是安徽省最早发现具有自身两期考古学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为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树立了标尺,填补了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建立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框架和文化谱系研究具有极其重要...
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北石窟寺是北朝时期陇东高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北石窟寺现存窟龛共包括五处,分布在蒲河两岸的砂岩崖面上。蒲河东岸,寺沟门石窟群(即北石窟寺院)为主窟群。主窟群以南1.5公里处自北向南分别有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三处石窟群。主窟群以北1.9公里处的蒲河西岸,有楼底村1号石窟(俗称北1号窟)。
本书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的先秦部分,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李水城先生。全书共25万字,约120幅插图,分为五章,包括绪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考古、西周与东周。本书为北京大学未刊讲稿,经过多次修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
作者欲从“入山”与“出塞”两个角度出发,解释中国上古文明演变的特色。在全书首篇《入山与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叙述他近来关注的两个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祭祀遗址,以及考古发现的外来影响。前者(入山)强调中国在上古时代,早已发展出自身独树一格的文明特色;后者(出塞)则论述远古时期中外(华夏与蛮夷,中原与境外,东方与西方)交通与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方式则是考察出土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从中寻绎外来文...
古郡敦煌曾见证历史上丝路文明的交融,如今,在这座千年宝库里仍能听到多元文明对话的回响。
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滇王与南越王”于2021年1月25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来自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本书为同展图录。
仪式不但能从多角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而且也能用来探究古人的思想观念。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祭祀考古遗存为主,结合最新的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材料,运用人类学中仪式研究的理论方法,辅以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对商代晚期的祭祀仪式展开了全面的讨论。祭祀仪式在晚商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即试图揭露仪式遗存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本书通过对合浦汉墓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初步建立本地区科学分期标准,并结合相关的城址,探讨其与墓葬的聚落共存关系,为阐述汉代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复原合浦乃至岭南的汉代社会奠定了研究基础。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2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涉及考古学、文物学、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书以两周青铜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铜匜的研究简史、定名与功用、型式分期、组合关系、地域文化风格、与相关器类之间的关系、起源与消亡等方面的考察,力求在系统收集整理两周青铜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这类重要青铜礼器的研究与认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