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知识库 农药学相关记录3162条 . 查询时间(2.52 秒)
为探究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喷杆喷雾机在小麦田植保作业中的适用性,研发了一种基于低容量离心雾化技术的喷杆喷雾机(BSC),以添加诱惑红示踪剂的3种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40%氧乐果乳油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混合复配制剂为供试药液,与装配液力式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KSH)、喷杆喷雾机(BSH)以及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KSC)进行田间施药对比试验,分析了4种机具的主要作业效果指标——雾...
为探究油助剂和淀粉源助剂对噻嗪酮和烯啶虫胺降解规律的影响,以水稻为试材,建立了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残留量变化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1(0.02)~0.5 mg/kg添加水平下,噻嗪酮在水稻穗部、植株、籽粒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9%~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7.2%...
2018年在山东、安徽、广西、河北、黑龙江和河南6地进行异菌脲在葱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 (GC-MS) 测定葱中异菌脲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C18) 和石墨化碳黑 (GCB) 净化,GC-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2~20 mg/L范围内,异菌脲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于2017年在浙江、重庆、湖南和云南4地进行了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及土壤中的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UPLC-MS/MS) 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0005~0.5 mg/...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备受关注。为明确诱抗剂烯丙苯噻唑与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和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研制了16%烯丙苯噻唑 • 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配方并检测了理化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缓释效果,并测定了温室条件下烯丙苯噻唑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以及颗粒剂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颗粒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分离自罹病的鸭跖草叶片,可高度侵染鸭跖草导致其死亡,对大多数农作物安全,具有开发成真菌除草剂的潜能。通过载体和助剂与草茎点霉生物相容性研究,在确保载体和助剂对SYAU-06安全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种助剂及不同用量下的理化性能,确定了草茎点霉SYAU-06水分散粒剂最佳配方 (质量分数) 为:草茎点霉SYAU-06发酵菌丝体15%,润湿剂拉开粉6%,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
随着统防统治技术的发展,将多种农药制剂结合喷雾助剂混配使用已成为主要施药方式之一,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同企业制剂产品或配方助剂与喷雾助剂之间的桶混稳定性问题。本文将聚丙烯酸酯类微交联结构功能高分子助剂G-100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结构高分子助剂、三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小分子助剂复配后作为配方助剂,制备了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水乳剂,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为明确不同药剂在保护地黄瓜上的沉积分布及其对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利用农药雾滴采集装置收集农药雾滴,以诱惑红为示踪剂测定农药沉积量,通过DepositScan软件测定雾滴覆盖率,分析药剂在黄瓜冠层的沉积分布与其对蚜虫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螺虫乙酯、吡虫啉、吡丙醚、噻虫嗪和啶虫脒6种药剂的沉积量与雾滴覆盖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分布趋势均表现为顶部 > 中部 > 底部;药后1 d和3 d,不同药...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Silwet408对杀虫剂药液理化性能的影响及药液雾滴在稻叶上的行为与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防效的内在关系,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液中添加助剂Silwet408后表面张力、黏度、pH值以及在稻叶上最大持留量的变化,借助OCG法对叶片的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围绕叶片倾角分析了单个雾滴在稻叶上的黏附行为,...
农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须按照不同的施药方式进行相应的稀释,而不同稀释倍数对药液性质有较大影响。本文以虱螨脲乳油为研究对象,探讨稀释倍数对乳液稳定性和润湿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乳液粒径减小,粒径分布更均匀;同时,由于乳液粒径减小,液滴布朗运动加剧,沉降速率逐渐降低,离心稳定性逐渐增强;但是,助剂浓度的降低导致乳液表面张力逐渐增大,在疏水石蜡板上的接触角逐渐增大,润湿性...
传统农药剂型利用率不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发展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剂型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植物保护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构建纳米载药系统,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施增效,降低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本文对纳米农药的主要剂型和增效机理进行综述,对目前纳米农药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纳米农药能够显著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为研究不同助剂对嘧菌酯防治植物病害的增效效果,通过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 (cmc)、药液叶片持留量的测定以及室内盆栽活性试验,测定了Silwet408、NF-100、倍达通、迈道和速捷5种助剂对玉米、小麦、大豆叶片的润湿持留能力和对嘧菌酯防治病害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助剂均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Rm),其中Silwet408的Rm值达7.32 m...
通过1年10地的番茄和葡萄田间试验,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HPLC-MS/MS) 法,研究了氰霜唑及其主要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 H-咪唑-2腈 (CCIM) 在番茄和葡萄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进行了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番茄在0.005~2 mg/kg、葡萄在0.005~1 mg/kg 添加水平下,氰霜唑和CCIM在番茄和葡萄中的平...
丁香菌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明确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本研究采用半静态试验法,分别检测了丁香菌酯对平突船卵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对平突船卵溞的48 h-EC50值为202 μg/L,属于高毒;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对平突船卵溞初次产溞时间、产胎数、单雌产溞数及21 d体长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初次产溞数和蜕壳数影响不显著,以繁殖量为指标,其无...
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 (Kcw) 对评价农药的渗透及残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方法难以高效且经济地测定多种农药的Kcw值,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快速预测农药Kcw值的模型。作者收集了23种农药在不同植物中的64个logKcw实测值,构建了预测农药logKcw值的线性溶解能关系 (line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LSER) 模型。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R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