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知识库 农药学相关记录3162条 . 查询时间(1.13 秒)
采用盆栽法,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马铃薯栽培种为研究对象,于播种前以25%嘧菌酯悬浮剂为沟施药剂处理 (A),正常浇水为对照 (CK,土壤体积含水量θw:60%~70%),干旱为水分处理 (D,θw:30%~40%),以及干旱与药剂共同处理 (A-D)。通过测定叶片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 (MDA) 和脯氨酸含量及马铃薯单株产量与品质等指标,探讨施用嘧菌酯对改善马铃薯干旱胁迫耐受性的生理基础。...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全球性重大病害之一,但可供选择的防治药剂非常有限。以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对十字花科白菜根肿病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xc2-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和助剂的筛选以及采用混料设计确定Txc2-1可湿性粉剂最优配方,同时运用制备的30亿CFU/g可湿性粉剂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的考察。结果表明:Txc2-1可湿性粉剂最佳载体为轻质碳酸钙,最佳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最...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的交互抗性。【结果】琼脂法检测出庆安03、东京城镇02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1...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三唑磺草酮 (QYR301) 的最佳施药条件,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作为测试靶标,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其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唑磺草酮对不同叶龄水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有效成分360 g/hm2的剂量下,对2叶期以后的水稻干重抑制率为0%;其除草活性与稗草的叶龄显著相关,其...
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复配体系有利于提高农药水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研究选用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 (SC) 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羧酸盐分散剂850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601p复配体系的胶束流体动力学直径以及对戊唑醇SC黏度、Zeta电势、比吸光度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用601p制备的戊唑醇SC的分散稳定性要高于单独用850制备的,而用两者复配体系制备的戊唑醇SC的...
以 [ 14C ] 碳酸钡为放射性同位素原料,通过格氏反应、亲核取代、胺化和缩合等8步放化反应制备了2种放射性同位素碳-14 标记的氯虫苯甲酰胺粗品,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纯化获得标记物纯品14C-氯虫苯甲酰胺 [ 3-溴-N- [ 4-氯-2-甲基-6-( 甲氨基 [ 羰基-14C ] 甲酰基) 苯基 ] -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 ( 2 , 55.6 ...
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同时检测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QuEChERS净化管净化,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 (ESI+) 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01~0.2 mg/L范围内,42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
基于尾菜中存在农药残留的现状,以设施农业尾菜黄瓜秧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尾菜黄瓜秧在静态好氧发酵过程中多菌灵、吡虫啉、哒螨灵等50种农药残留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发酵重要影响因子堆高对农药残留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菜黄瓜秧中共检测出腐霉利、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虫螨腈、吡虫啉、啶虫脒和哒螨灵9种农药残留,其中多菌灵平均残留量最高,达11.2 m...
为了探究根部处理剂6-苄氨基腺嘌呤 (6-BA) 和吡唑醚菌酯在植物-土壤间的分布规律,以番茄为试材,建立了测定番茄根、叶及根围土壤中2种化合物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者在番茄体内和根围土壤中28 d内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6-BA与吡唑醚菌酯在番茄根、叶和根围土壤中的回收率在82% ~ 107%之间,定量限在0.03 ~ 0.09 mg/kg之间;经番茄苗蘸根处理...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脲树脂为囊材的1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制备过程中,以油相质量与初次用水质量相比得到初次油水比,探究了不同初次油水比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理化性质的影响。设定4个不同初次油水比 (Ri) 处理,分别为Ri = 1 : 0.55、1 : 0.69、1 : 0.83和1 : 0.97,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对所制备微囊的形貌进行表征,并测定包覆率与...
为了探究溴氰菊酯乳油液滴在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叶片表面的叠加凝并行为及其动态接触角变化规律,采用纤维细度分析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观测蕹菜各分割部分的叶面形貌特征,测定了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液滴叠加凝并前后动态接触角及铺展直径等润湿参数,并依据幂次法则对液滴叠加铺展驱动力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5 mg/L溴氰菊酯乳油的表面张力为29.02 mN/m...
为评价环酰菌胺在土壤中的生态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方法测定了土壤和水中环酰菌胺的残留量,研究了该农药在红壤和水稻土中的吸附及降解特性,并对其淋溶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估了该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在红壤和水稻土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KOC 值分别为373.69 和726.86 mL/g,水稻土对环酰菌胺的吸附能力强于红...
为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药剂 (DMIs) 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甘肃省靖远县3个地区及景泰县3个地区共102株枸杞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及氟硅唑的敏感性,分别就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 种 DMIs 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46 株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整体上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仍表现...
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由于需要昂贵、大型的检测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实时检测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及功能化技术日趋完善,其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日益活跃。纳米材料与荧光法、比色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及电化学法结合,可构建各类纳米传感器,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提升,实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本文综述了上述4类主要的纳米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
对淡色库蚊产卵信息素 (5R, 6S)-6-乙酰氧基-5-十六内酯40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信息素的发现、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确定、立体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化学合成、作用靶标蛋白及应用研究等,旨在推进昆虫信息素在中国媒介害虫防治方面的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