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植物保护学相关记录8347条 . 查询时间(3.115 秒)
症状 该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被有些省市列为检疫对象。东北发生重,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都有发生。玉米地上部均可发病,但茎秆和果穗受害重。茎秆、叶鞘染病多在近基部的4—5节或近果穗的茎秆产生褐色或紫褐色至黑色大型病斑,后变为灰白色。叶鞘和茎秆之间常存有白色菌丝,严重时茎秆折断,病部长出很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器。叶片染病多在叶片背面形成长条斑,长5cm,宽l...
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啤酒花的根、叶、蔓梢、球花等,以侵染球花为主。球花染病初仅花瓣顶端发黄,逐渐向下扩展,颜色由淡黄变为灰色,直至全部枯死,最后呈浅褐色至褐色,花瓣下部现灰色霉层。叶部染病产生不规则多用形病斑,背面可见霉层。
症状 主要为害球果,北方7—8月发生,球果染病后逐渐腐败,并长出一层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症状 主要为害花器。先产生黄色蜜露状粘液,以后缵壳内花部膨大,形成紫黑色、长角形菌核,称麦角。一麦穗上只有几个小穗受害,长出1个至几个麦角,与之相邻小花常不孕。麦角因寄主麦类的不同而大小不一。黑麦麦角直径0.5cm,长约1—3cm。麦角是名贵中药材,麦角有毒,种子中混有5%麦角即不能食用,也不可作饲料用。
症状 该病为害重,寄生广泛,已引起世界各燕麦区的重视。各生育期均可表现症状,苗期较明显。病苗于播后45天表现生长缓慢、黄矮或分减少。叶片由紫红色渐变为黄色,似缺氮症状,严重的植株矮化。后期有一半叶片变窄、变薄、变黄,穗小、秕粒增多。遇有不适宜的气候,引致干枯死亡。
症状 主要为害茎秆、叶鞘,也侵害叶片和穗部。病部产生长椭圆形、铁锈色夏孢子堆,多先发生于叶背,散生,发病严重时愈合成长条形。成熟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夏孢子)。生长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
症状 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国内发现该病主要为害吉63自交系。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苞叶染病现不整形纹枯斑,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病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为害籽粒和穗轴。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病斑中部浅褐色,边...
症状 又称条纹叶枯病。分布在我国各燕麦产区。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灰绿色,大小1—2×0.5—1.2(mm),后渐变为浅褐色至红褐色,边缘紫色。病斑四周有一圈较宽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继续扩展达7—25×2—4(mm),系不规则形条斑。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从叶尖向下干枯。在我国南方燕麦区,该病常与锈病混合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 该病多在燕麦近成熟时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下部叶鞘及茎基部。叶片染病 初生梭形至近梭形红褐色病斑,上生暗色长形分生孢子盘,很象条锈病的冬孢子堆。叶鞘和茎基部染病 产生类似的症状。发病严重时,影响籽粒饱满程度。(图右)
症状 燕麦红叶病是我国燕麦种植区重要病害。植株染病后一般上部叶片先表现病症。叶部受害后,先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呈现紫红色或红色,逐渐向下扩展成红绿相间的条纹或斑驳,病叶变厚、变硬。后期叶片桔红色,叶鞘紫色,病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现象,病株表现十分明显。近年该病间歇性地流行,有的年份造成很大损失。
症状 燕麦坚黑穗病遍布国、内外燕麦种植区。主要发生在抽穗期。病、健株抽出时间趋于一致。染病种子的胚和颖片被毁坏,其内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厚垣孢子,其外具坚实不易破损的污黑色膜。厚垣孢子粘结较结实不易分散,收获时仍呈坚硬块状,故称坚黑穗病。有些品种颖片不受害,厚垣孢子团隐蔽在颖内难于看见。(图右)
症状 该病包括冠锈、秆锈和条锈3种,遍布国内外燕麦种植区我国前两种受害重,且偏南燕麦区受害重。燕麦冠锈病 主要发生在燕麦生长的中后期,病斑生在叶、叶鞘及茎秆上。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橙黄色椭圆形小五,后病斑渐扩展出现稍隆起的小疮胞,即夏孢子堆。当孢子堆上的包被破裂后,散发出夏孢子。后期燕麦近枯黄时,在夏孢子堆基础上产生黑色的、表皮不破裂的冬孢子堆。(图左)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颖等地上部。叶片染病初生1—2×0.5—1(mm)、边缘不明显的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后扩大至5—20×2—3(mm),中间褐色,四周略带黄色。病斑多时,从叶尖端逐渐向下枯死。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叶鞘染病病症与叶片相似。
症状 燕麦散黑穗病是我国南、北方燕麦种植区常见传病害。主要侵害种子。大部分整穗发病,个别中、下部穗粒发病。病株矮小,仅是健株株高的1/3—1/2,抽穗期提前。病状始见于花器,染病后子房膨大,致病穗的种子充满黑粉,外被一层灰膜包住,后期灰色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的厚垣孢子粉末,剩下穗轴。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江苏、福建、台湾均有发生。(图左)
症状 又称细菌性条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条状,沿叶脉扩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