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哲学 >>>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冯友兰哲学相关记录599条 . 查询时间(1.3 秒)
“境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范畴。文学强调“境界”,我国现代大学者冯有兰先生更倡导“人生境界”之说。冯先生通过对“人生四境界”的划分,给予传统的圣贤思想以新而具体化阐释,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作了逐次超越或渐次提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提供思想启迪。为我们理解传统中国的人格理想开拓了一个新维度;而现代以来人生意义的诸般讨论及困惑,也使得我们关注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似乎是一种必要了。
冯友兰与西南联大     冯友兰  西南联大  教育  实践       2007/6/15
冯友兰以哲学家、哲学史家名世,但冯友兰也是一位教育家。作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坚持民主办学的理念,以丰硕的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培植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服务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西南联大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冯氏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冯学研究课题。
自觉地运用西方哲学的眼光、角度、概念、方法研究中国哲学,从而为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奠基的两个功臣,是从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的胡适和冯友兰。胡适将实效主义引入中国,完成了第一部以西方哲学眼光写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冯友兰则将新实在论引入中国哲学史研究,完成了在中国和西方均有重要影响的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这是中国哲学成为现代学科体系中一个科目的正式开始。
冯友兰在抗日战争时期构建的四境界说,在现代社会的伦理变迁过程中,仍有其现实意义与功能。这里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各自的特征入手,从文化功能和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认识这四个境界的意义与功能,从而给予客观的、合理的现实评价。
内圣外王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更是儒家思想的主导精神和基本格局。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他的内圣外王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对现代道德与民主政治进行建构的一种尝试,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范式。
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思想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其人生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及其修养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冯友兰人生境界说     冯友兰  人生境界  觉解       2007/6/15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先生在继承柏拉图共相、殊相看法的同时,摒弃了柏拉图关于艺术是对实际事物模仿的“模仿说”,认为“艺术亦是一类物,亦有其理,此理可称为本然艺术”。由此在艺术本体论意义上沿着他融汇中西哲学的一贯主张,从艺术作品的本然样子讲起,把艺术作品的本然样子归于“无”,并通过对“技与道”的展开和改造,使得艺术成为“负底方法”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定义及其三种具体哲学形态,可以看出,其中只有“实体论”选种形态是中国哲学所不具有的。因此,哲学有其普遍性。解决中国哲学史之“合法性”与“危机”问题,应坚持哲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这一根本方向。
冯友兰的《新世训》在批判继承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提出了生活中所多少依照的本然规律。作为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世训》的思想对于面临全球化、实现社会转型的中国,在进行文化整合、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老子是《老子》推设的作者,而老子是谁,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甚至是否真有过老子其人,也还值得怀疑。中国古代事实上并无单一作家的概念,“某某子”不过是一本书。这本书代表了被认为是其人所创立的思想学派,书的作者实际上也未必就是此人。本文中的老子、庄子并非指老庄其人,而是指这一学派以及创始人。
在读完《质疑(人生的境界)》(《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一文后,我总觉得有话要说。这篇文章,抓住冯文的“觉解”一词深入剖析,侃侃而谈,得出了“人生价值不应该是境界说所说的‘觉解’而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评价人生价值。必然会得出与境界说评价大相径庭的结论”的结论。真可谓洋洋洒洒,言之凿凿。其实仅靠这一点来质疑《人生的境界》实在没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冈为...
冯先生具有系统的现代科学方法的素养,又有高度抽象概括的能力。他讲的中国哲学史,能把一些长期讲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比如把先秦名辩思潮中的惠施哲学归结为“合同异”,把公孙龙的哲学归结为“离坚白”。现在的中国哲学史界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认为本来应当是这样的。其实,这只是前辈学者留下的成果,后来者顺利地接受下来罢了。冯先生以前的学者都没有这样简明。象这样的例子还多,都表明冯先生善于以简驭繁,高度概括的本领...
今年是冯先生一百一十周年冥寿。这篇文章,只结合我的“专业”(欧洲文明史,特别涉及中西文化比较和冲突)讲讲我学习冯著的一些体会。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冯友兰  释古  疑古  证古       2007/6/14
论文系统考察了冯友兰“释古”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王国维“证古”的关系,认为冯友兰的“释古”与“信古”、“疑古”并非同类的问题,不能与“信古”、“疑古”相提并论;冯友兰的“释古”较胡适的“疑古”疑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现行的中国哲学史排队的错误,主要是由冯友兰系统完成的;冯友兰的“释古”与王国维的“证古”对待“历史旧说”的态度基本不同,王国维是在基本肯定“历史旧说”的前提下,以“地下之新材料”对“历史旧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