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 方言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方言学相关记录415条 . 查询时间(0.851 秒)
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度国家语委项目立项一览表。
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立项一览表。
Z变音是汉语方言中通过词根音节的语音变化来表示普通话中“子”尾词意义的一种音变现象,它本质上是词根音节与后缀音节在语流中产生的合音现象。Z变音所涉及的县市共有62个,集中分布在河南北部中部、山西南部东南部地区,河北、陕西、山东的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从地理分布、类型特点以及人口变迁等方面看,Z变音是中原地区自源性的音变现象。从语音演变、历史文献以及方言事实等方面看,Z变音是汉语史上表小称义的名词词...
辽代是今京津冀地区汉语方言音系特征形成的枢纽期。从契丹文献对汉语方言字音的记录可还原辽代汉语的特征,其中,效摄唇音字、庄组三等介音、宕通摄入声字韵母等音系特征仍以语音底层的形式存在于现代的河北方言中。
廉州方言代词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差异,这点常为学界所忽视。经田野调查发现,廉州方言代词的内部差异首先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同一类词不同方言点选择的具体词语不同;其次体现在语音方面,即便选用的是同一个词,但不同方言点的发音也有所差异;语法上的差异则不明显。而就廉州方言代词内部差异的程度来看,以人称代词间的差别最大,指示代词次之,疑问代词最小。学界有关廉州方言代词词源的研究,仍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玍”字考       玍笤帚  生笤帚  方言字       2022/3/8
吴方言中,“玍”字读若滋,既可指称树桩、柴根或挖树桩等用的镢一类的农具,又可形容光秃的样子。“玍”字多见于宋元以来文献,但由于较为生僻,在传抄版刻或点校排印过程中易误作“生”字。禅宗文献中常见的“生笤帚”一词实为“玍笤帚”之误,指秃笤帚。今绍兴方言中仍保留“玍”这一方言俗字,读作[ts 52 ],其本字当为“株”。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使得方言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少方言日渐式微。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方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记录了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我们应该从政策的支持、学者的带动、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参与等四个方面保护好方言。
“北京方言形成的历史音韵层次研究”本质上就是北京话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已故著名北京话研究专家胡明扬先生在《北京话初探》中,探讨北京话来源问题时评价道:“这是一个饶有兴趣但又难度相当大的课题。”因此,应该大力开展北京话形成的历史层次研究。
2019年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各类立项名单全部公布,我院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赵变亲教授《山西方言参考语法研究》获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立项;赵继红副教授《古代戏曲的民间重写研究——以宝卷为中心》获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立项;刘华丽博士《近代汉语使役句的历时演变及其转换与转化研究》获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当代语言观念的革新,将语言视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来保存、保护和传承,倡导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国家工程,语保项目的调查强调基本内容的统一性、技术的规范性和操作流程的有序性。基于语保工程实施下的贵州汉语方言调查项目计划完成22个调查点,目前的调查研究实践表明:正确领会工程实施理念,严格执行调查程序和摄录规范,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定中关系和转指结构的助词标记,永新话有两类:一类是量词“个”,另一类是指量短语“固个”“固复”“固些”。“个”在南方地区使用普遍,而指量短语作结构助词标记是永新话等方言特有的现象。文章试图说明指量短语标记产生的动因:NP前的指量短语原来的作用是提高指别度。由于语用上的频繁使用,起强调作用的指量短语进入“修饰语+助词标记+中心语”这个框式结构以后,才由强调作用逐渐转为起连接作用并被赋予助词标记的功能...
水乡为何有“山歌”     山歌  方言学  语言学       2022/3/23
“山歌”这一名称,在我国大江南北乃至东西边塞均有听闻。据专家考证,该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李益(约749—约827)《送人南归》诗中有“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岂无山歌与村笛”之句。明清以来,文人收集山歌者渐多,并编有专集。明代冯梦龙(1576—1646)辑录的《山歌》,内容广泛,包括各种民歌。明代昆山文人叶盛(1420—1474)所著《水东日记》中记有“吴人耕作或舟行之劳...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年会是中国语言学界最具世界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已先后在亚洲、欧洲、澳洲、北美等多个地区举办,吸引了众多对汉语语言学及中国境内语言有研究兴趣的学者和学生参加。2020年第28届年会将由中国浙江大学承办。会议主题:汉语及中国境内诸语言(方言)的各方面研究。
南部吴语山摄合口一等桓韵的读音有四个层次:层次Ⅰ为先秦层次,这一层次与先秦歌部对转;层次Ⅱ为《切韵》的前期层次,这一层次在上山小片与通摄一等韵母相同,在金衢片、瓯江片和丽水小片与臻摄合口一等韵母相同;层次Ⅲ音类分合关系在上山小片复杂多样,在其余片端系与覃韵相同,帮系和见系有的不与其余韵类合流,有的与其余韵类合流,可以把这一层次称为《切韵》层次;层次Ⅳ为文读。同时探讨了各个层次的演变过程。
贵州汉语方言山咸摄阳声韵字鼻韵尾的脱落有自主的黔川滇交界地方言型、半自主的黔南方言型和母语特征负迁移的苗人话型。凭借鼻韵尾脱落的地理分布和类型特征,可推测贵州汉语方言形成时期的状态。在建省以前的元代,贵州的地域分属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管辖,“湖广音”由东向西渗透,“川音”由西向东扩张。“湖广音”先进入黔东南州侗苗混杂的东部地区,再进入与黔东南州以苗族为主的西部地区,然后进入布依、苗、水族为主等的黔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