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文学 小说相关记录1648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2022年1月22日,“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1)”评选活动在京召开终评会议。15部初评阶段入围的2021年度优秀长篇小说,经过前期的读者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委团现场终评投票后,决出5部“金榜作品”。其中,罗伟章《谁在敲门》成为金榜领衔作品,余华《文城》、刘震云《一日三秋》、东西《回响》、王松《暖夏》入选年度金榜,阿莹《长安》、邵丽《金枝》、陈玉福《八声甘州之云起》、李天岑《三山凹》则获得年度...
雪里已知春信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家协会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文艺进军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勇于担当肩负的历史使命,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小说选刊》认真贯彻领悟新时代新精神,在着手编辑新年新刊时自觉将文学新时代和新时代文学作为编辑的出发点,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筛选佳作,为文学送来春的消息。
在西方,“幻想文学”是有着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文学样式。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幻想文学的辐射面很广,几乎可以囊括一切幻想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传奇、奇幻小说、哥特小说、科幻小说等诸多门类。正是如此,幻想文学并非儿童文学的专属文类,成人文学中也有着幻想文学的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末,幻想文学被中国学人从国外引入,并经历了一个吸收和转化的过程,最终被命名为儿童幻想小说
2021年12月3日—5日,“鲁迅·乡土小说·文化变迁”青年论坛在广州召开。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在致辞中指出,暨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学科持续关注乡土文学的发展,2019年,贺仲明教授获批“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1年,张丽军教授又获批“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21年12月7日下午,受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的邀请,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桑迪·伯恩(Sandie Byrne)教授通过腾讯线上会议,为上外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两百年后我们为什么还在读简·奥斯丁”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研究院张和龙教授主持。伯恩教授曾任林肯大学英语系主任、教授,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为现当代诗歌以及简·奥斯丁小说,专著包括《简·奥斯丁和曼斯菲尔德庄园》(200...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宏观历史”背景下探究“微观人性”。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纵横开阔的历史写作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是林佩芬的创作特质。
蔡友梅的小说以引人心趋向为创作宗旨,遵循善恶有报的情节模式,不涉秽笔,强调社会教育的作用。这一宗旨继承了古代小说的教化传统,更是受到小说界革命的影响。对材料真实的重视使其小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他也借虚构完成情节的因果设计,增添阅读趣味。他要求小说叙事须引人兴味,北京方言等语言的运用使其小说达到了这一效果。这一观念既与古代重趣、旗人休闲传统有关,也是对清末民初追求兴味潮流的呼应。
科尔沁草原题材小说在以玛拉沁夫、哈斯乌拉、郭雪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蒙古族作家的努力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形成独具草原民族心理、精神气质和地域特点的文学形态,日渐显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家们在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与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创作中,以强烈的家园意识和反思精神对科尔沁草原进行全方位的书写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蒙古族作家在复杂激荡的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生存焦虑。
修新羽是个会讲故事的青年作家,这是我们阅读她很多小说时都会感觉到的一种基本品质。比如她的小说集《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收录的十多篇小说,都是很好读的爱情故事。这里面的作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会是特别有感触、很愿意一口气读完的一类。但是,修新羽的爱情故事与很多青春小说并不同,不是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那类校园爱情小说。这种不同何在?在我看来,差异源自修新羽为这些情感故事设置了一个最为核心的思想原点,也...
新世纪小说在建构日常生活诗学过程中,不仅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小事情、小感受的书写,还在叙事形式上努力追求轻逸化的审美格调。这种美学特征,既与琐屑的日常生活之“轻”形成了同构关系,又借助以轻击重的方式,折射了生活和生命之重。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这种轻逸之美,或体现在作家对日常生活的微观化处理上,或体现在作家对重大命题的背景化设置上,或表现为作家对日常生活内在诗意的发掘之中,从而使叙事渗透了某种人...
作为一种程式化文学,传统侦探小说的规则在拉美不断被打破。当代拉美小说呈现诸多新特征,具有社会性和现实主义色彩的拉美黑色小说成为创作主流。本文在梳理当代拉美侦探小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聚焦墨西哥作家埃尔梅尔·门多萨和阿根廷作家克劳迪娅·皮涅伊罗的作品,进一步阐释拉美侦探小说的创作特色。
文康秉持以“文章”为小说的创作理念,将八股文法用于《儿女英雄传》的创作。他围绕八股文题目“立意”来塑造人物,效仿八股文起承转合程式来安排小说“缘起首回”与“间架结构”,以八股技法建构故事情节并力避“合掌”之弊,借鉴八股文代言技巧来代小说人物立言并设置代言情境。这些创作方式使其小说文本留有诸多“文章”印记。
李晨版连环画是对沈从文小说改编的成功案例,他通过以图补文、以文解图、图文互释的互文式方法塑造了湖湘女子的多情形象;同时,他发挥绘画表现空间的优势,单图与多图相结合,点与面相统一,利用空间的转换既孕育出小说里令人印象深刻的“顷刻”瞬间,又展现出连环画连续流动的视觉化叙事特点。这为新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改编提供了启示。
海勒根那《骑马周游世界》、李约热《人间消息》、吕翼《马嘶》和苏兰朵《白熊》四部小说集从各自的角度围绕草原自然、乡镇小城、大都市三种不同的空间类型展开书写。在他们笔下,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性的处所,也不仅仅是故事展开的场地,而是同时意味着一整套特定的文化价值、思维习惯、情感结构。在这样的空间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形象、行为动作、命运遭际紧密相关并互为阐释。四部小说集的空间书写寄寓、折射出时代经验的变迁,也印...
2021年6月11日,由四川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幻想与青春——张柠小说作品读书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玉章书院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以北京师范大学张柠教授的五部文学著作为研讨内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姜肖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与会研讨,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计划19级、20级学生参与旁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