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 地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理学 院士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0.221 秒)
从中国地理学会获悉,2008年8月12-15日,第三十一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突尼斯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地理工作者参加了大会的学术交流。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了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刘昌明院士、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执委王颖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秦大河院士在内,由60多位大陆地理工作者组成的中国地理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
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贺寿会主席台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致辞 吴传钧院士为人文地理论文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吴传钧院士在贺寿会上讲话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90华诞。为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吴先生70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地理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吴先生...
2007年11月14日至22日,挪威科学院、瑞典皇家学会院士Lars Gottschalk教授一行受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中科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军研究员的邀请,对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交流访问与合作洽谈。这次访问是中国科学院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在水文水资源研究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编者按:2003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以我国科学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为抗击“非典”服务为例,对地理科学创新作了重要讲话,在地理科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路甬祥的讲话,对地理科学加强学科交叉,实现学科布局的动态更新,促进整体优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路甬祥等院士对地理科学创新的讨论,简要刊载于下。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历程中,黄秉维院士为推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突出地理学学科的基础性,始终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断开拓并指导地理学的许多综合工作。他强调地理学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与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面向生产实践;他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思维推动地理学的深化研究,开拓了实验...
编者按:〖HTF〗今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以我国科学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为抗击“非典”服务为例,对地理科学创新作了重要讲话,在地理科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路甬祥的讲话,对地理科学加强学科交叉,实现学科布局的动态更新,促进整体优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路甬祥等院士对地理科学...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历程中,黄秉维院士为推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突出地理学学科的基础性,始终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断开拓并指导地理学的许多综合工作。他强调地理学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与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面向生产实践;他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思维推动地理...
1月28日至2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所研究员刘昌明先生受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06至2007年度“黄林秀莲访问学人”。 由黄林秀莲女士捐款设立的崇基学院“黄林秀莲访问学人计划”于1982年创办,根据这一计划,崇基学院每年邀请一至两位国际知名学人,于上课期间到校访问两星期至一个月,作公开演讲,出席师生聚会。第一任(1982-1983)“黄林秀莲访问学人”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人杨振宁教...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11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活动中心召开的增选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宣布,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宣布了新当选院士名单。 路甬祥院长介绍说,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03年增选名额为6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
针对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陈梦熊、孙鸿烈等9位院士及有关专家,近日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会诊”。   根据贵州省政府提出的在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条件下进行生态与经济建设的难题“菜单”,院士们赴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安顺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进行了野外考察和调研,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许多建设...
12月9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开幕式暨首场报告会。 出席开幕式暨首场报告会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宣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6个主办单位的领导及在京有关研究机构、高校等共1500余人。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振民同志主持了开幕式,并宣读了李岚清副总理对此次活动的重要指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致开幕词,指出这次巡讲团活动是科技界积极推进“科教兴国”...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在特定的地域中交错构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一个复杂的开放巨系统,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人地关系是一种可变的量,是一个不稳定的、非线性的、远离平衡状态的耗散结构。研究时要重视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建立系统的变量识别指标加以分析。 人地关系的研究对我国具有巨大...
为配合实施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规划,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决定在2002-2004年开展以院士为主体的“关于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建议”的系列科学咨询活动,并决定由孙鸿烈院士负责主持,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协助组织实施。 2002年1月,由项目负责人、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孙鸿烈院士,研究会副理事长郑度院士召集包括11位院士在内的30多名有关专家举行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研讨会,会议认为针...
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国际湿地科学家协会共同主办,南京林业大学承办的,中国湿地保护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南京国际湿地学术会议”9月10日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美国农业部林务局CarlTrettin博士、美国国家湿地中心主任R.Stewart博士、英国皇家Holloway学院环境研究所所长EdwardMaltby博士等国际著名生态及湿地问题研究专家出席会议并...
2007年2月7-14日,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朱宜萱教授应邀访问了德克萨斯州立大学,2月9日,两位教授在该校文学院地理系做了三个报告。报告题目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科研进展》、《移动测量系统能为你提供什么》、《仿唐木构建筑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