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殖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动物生殖生物学相关记录499条 . 查询时间(1.941 秒)
西北大学动物生物学课件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人工繁育出生两只滇金丝猴宝宝,均为子三代,这是国内滇金丝猴子三代人工繁育首次取得成功。 滇金丝猴是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在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海拔3300米~4100米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中,目前野外数量约1700只。20世纪80年代,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展了滇金丝猴的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并获得成功。经过20多年的人工驯养繁殖,子二代...
胡建宏,男,1969年1月生,陕西省白水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1993年本科就读于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年留校任教迄今。2002-2006年博士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是动物生殖生理调控、动物生物技术。
曾文先,男,1962年2月出生,四川省新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特聘专家, 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研究领域是动物生殖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精液保存与人工授精。
杨武才,男,1985年6月生,湖南邵阳人,副教授(2016年1月晋升)。2007年、201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分别获学士、博士学位。2012年7月至今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是动物生殖调控、脂肪沉积。
宋宇轩,男,汉族,1971年生,陕西凤翔人,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是小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估以及日粮设计;山羊生殖生理研究。讲授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生课程。动物科学专业“畜牧装备”本科生课程;园艺专业以及农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本科生课程。
安小鹏,男,1984年3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2007年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2010年硕士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2013年博士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年留校任教迄今。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奖。担任陕西省农业厅奶山羊产业技术体系秘书长,陕西省科技厅羊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动物生殖生理调控与动物生物技术。
田秀娥,女,1963年2月生。陕西泾阳县人,汉族。1986年自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获动物生产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2002年03月在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事畜牧科学研究,2002年03月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教学、科研、推广工作,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殖生理与调控。2000年12月取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2005年01月转为副教授,2...
董武子,男,湖北洪湖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生殖生理调控与动物生物技术。主要从事动物精子发生与成熟的分子机制和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下崽,爬行动物下蛋。但2月14日出版的《自然—通讯》发表的题为《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一文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该研究首次找到了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证据,重塑了科学家对爬行动物生殖方式演化的理解。研究结果显示,胎生和后代性别基因决定机制两者结合,使得爬行动物得以成为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该研究由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俊博士领衔。他介绍,初龙型动物是包含现生的鳄鱼和鸟类以...
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试题。
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协办的“第四届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KLRB)生殖生物学前沿国际研讨会”于10月26日-29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SKLRB生殖生物学前沿国际研讨会创办于2010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为止已经成为生殖生物学领域国际同行共同交流,展望未来的重要会议。为我国生殖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与国际接...
为鼓励在斑马鱼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教师,培养后备人才,中国动物学会与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蔡司-斑马鱼科学研究奖”。2016年9月25日,“蔡司斑马鱼科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在第三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暨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成立大会上顺利举行。
何华伟,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蚕丝基因的转录调控与蚕丝蛋白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现任重庆市蚕丝纤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研究骨干。
王菲,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以家蚕为模式生物,对先天免疫的分子机理予以解析,侧重于对免疫信号通路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的研究。科学成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等科技项目,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