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病毒学 >>> 病毒生物化学 分子病毒学 病毒生态学 病毒分类学 病毒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病毒学相关记录2400条 . 查询时间(3.748 秒)
记者2022年10月1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科研团队合作开发纳米孔测序技术,可用于癌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之一,其导致的埃博拉病毒病的死亡率位于25%至90%之间,平均死亡率为50%。接种疫苗、早期发现病例和支持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2021年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病的死亡率仍然高于50%。目前,特定药物治疗方法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疗效尚不清楚。
肖炜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噬菌体制剂的开发与应用;高盐环境、湖泊微生物(噬菌体)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李世林,1982年生,四川大学本科、四川大学硕士,四川大学大学博士,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在多种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为持续加强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艾防中心于2022年8月25日在北京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研讨会。参会人员来自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病毒病所、妇幼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海关总署(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四川省凉山州疾控中心、云南省德宏州疾控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李大培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抗感染免疫分子调控;2、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的调控;3、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与抗感染免疫调控等。
2022年9月7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杂志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教授吴建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通过宿主鞘氨醇激酶SPHK2调控Ⅰ型干扰素合成进而影响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近日,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一飞团队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小胶质细胞高表达Mamdc2基因,该基因促进了嗜神经病毒感染诱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为理解AD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之间的联系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Infection。
2022年8月,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研究员团队的最新成果,论文题目为“Echovirus 11 infection induces pyroptotic cell death by facilitat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该研究发现埃可病毒通过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
核苷(酸)类似物由于其作用靶点多为DNA聚合酶或RNA逆转录酶,能够干扰肿瘤和病毒细胞的核苷代谢,已应用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和抗癌药物,使得医药行业对核苷(酸)发酵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核苷类发酵行业亟需创建自有知识产权高性能工业菌种,提高我国核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已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随着新型变异株病毒接连出现,研发高效且广谱抗新冠突变病毒的药物迫在眉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已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随着新型变异株病毒接连出现,研发高效且广谱抗新冠突变病毒药物迫在眉睫。2022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合作成果,新型广谱抗新冠纳米材料,以“A nanomaterial targeting the spike protei...
2022年8月9-16日,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会议分四个片区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分别召开。在为期一天的各片区会议上,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刘中夫书记、葛利荣副书记和吕繁副主任分别参加会议并致辞。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级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表,120个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或疾控中心代表,第四轮全国示范区专家组27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抗生素耐药性风险作为全球性的新型环境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叠加影响下,抗生素耐药菌,乃至抗性致病菌的扩散传播更加迅速,呈现出隐匿大流行的态势。国际政府组织及学术团体,多次联合发表声明,表示:对抗疫情过程中需慎重考虑当前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严峻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环境中抗生素耐药菌削减及抗性基因风险消除的科学研究。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冠状病毒特别是新发冠状病毒感染为研究对象,克服既往断面、单尺度、单维度研究的局限性,采用动态、多尺度、多维度的全景研究新范式,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冠状病毒变异机制、进化趋势和流行规律,阐明冠状病毒变异对致病力、传播力、人群易感性的影响,解析病毒和宿主免疫互作的动态调控网络及其关键节点,阐释免疫保护/免疫损伤的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