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煤相关记录310条 . 查询时间(0.226 秒)
不同储煤形式储量精确计算     储量  建模  圆筒仓  旋转  拉伸       2020/5/20
针对选煤厂煤炭储存储量无法精确计算的问题,通过对储煤形式内部煤炭堆积状态分析,结合BIM技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自身的布尔运算,创建三维模型,精确计算出不同规格不同储煤形式下的煤炭储量,该建模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煤炭储量精确计算的问题,也可借鉴到其它物料的精确储存计算中。
近日,我校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含碳基质高温气化团队成员白永辉副教授在国际能源领域知名学术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工程技术1区Top,影响因子6.377)在线发表了关于Ca/Na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的煤热解及焦气化反应特性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工作是AAEM催化煤焦与H2O/CO2共气化反应方面的重要进展...
煤炭资源型区域产业体系是以煤炭产业为核心逐步演化形成的关联性强的煤基产业体系,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对其产生强大的波及效应,全面考虑煤基产业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因素对煤炭产业能否有效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产业链和产业网络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煤基产业树概念,并通过类比分析方法构建了煤基产业树模型|然后,分析了煤基产业树结构与功能以及演化机理|最后,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煤基产业树在区域煤炭产业转型方...
甲醇转化制丙烯(MTP)是煤经合成气路线制取大宗化学品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总计产能146万吨MTP生产装置,但由于进口、特别是国内工业催化剂性能不稳定、选择性较差,导致设备开工不足、过程经济性差。市场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优良的国产催化剂技术。基于国家和市场需求,在科技部973、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等的支持下,我所樊卫斌课题组组织开展了MTP催化剂...
基于我国2008—2017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讨煤价涨跌对总体物价水平的不对称效应。结果显示,煤价下跌比上涨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此外,随着PPI到CPI的过度,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在后期将会减弱,这也证实了PPI对煤价震荡的反应比CPI更为敏感。针对如何避免煤价震荡对总体物价水平造成的极度波动提出对策建议。
CH4-CO2重整反应是CH4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该反应能够充分利用CH4和CO2这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中的碳、氢资源制备出H2/CO比值较低(<1.0)的、适宜下游羰基合成或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的原料气,因而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廉价的Ni基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可以和贵金属催化剂相媲美的活性,但是反应条件下Ni基催化剂容易因积炭和烧结而快速失活,这是影响CH4-CO2重整技术在工业上应用的...
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源自石油的碳氢液体燃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人们对碳氢液体燃料的需求却在日益扩大,石油资源终有消耗殆尽的时刻。因此,充分利用非石油基碳资源(天然气、生物质、煤等)以及探索新的碳氢液体燃料生产方法变得极为迫切。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可以将合成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是非石油基碳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的...
为了研究浸水对煤自燃的影响,选取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制备相同含水率的原煤和浸水煤样进行红外光谱和热重实验。对比分析红外光谱,发现浸水煤的活性基团增多,氧化活性高于原煤。应用TG曲线,基于判定煤自燃难易的着火活化能理论,研究了原煤和浸水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结果表明浸水煤的失水活化能增加到原煤的1.01~1.29倍,说明在受热条件下浸水煤中的水分更难蒸发出来;浸水煤的着火活化降低为原煤的0...
中国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与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大幅降低煤间接液化成本,为捕集与利用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打开了新的大门。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活性物质纯度为100%、工业合成条件下可稳定催化400小时以上的新型铁基催化剂,使煤炭液化在“费托合成”步骤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全部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产生,便于一次性集中...
罗聪,男,工学博士,副教授,武汉蔡甸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低碳能源利用技术,2015年11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专职教师。发表了四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十五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201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学位。2006年-2008年分别在银行和电气公司工作半年。2011年-2012年通过国家选拔公派赴澳大利亚The ...
龚勋,工学博士,副教授,1982年11月生,200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热能工程博士学位;2011年-2012年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燃料与能源技术研究所(FETI)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2年以来在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教学方面,主讲能源学院本科专业选修课《未来能源...
方庆艳,男,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研究;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系统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与煤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含碳固体燃料混燃热质反应耦合机理与调控策略、超低浓度可燃成分气体催化燃烧与利用、燃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以及先进燃烧数值模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和广东省教...
赵海波,男,1977年生,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并担任重点实验室“新一代低碳能源利用”研究团队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德国洪堡学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选资助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北...
向军,男,1968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所所长,华中学者奖励计划支持,湖北省燃烧工程研究会秘书长,《燃烧科学与技术》《煤炭转化》编委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煤燃烧理论及污染物生成与控制方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