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煤相关记录310条 . 查询时间(0.282 秒)
为验证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CL)作为煤矸石处置场衬垫层建设材料的可行性,采用批式吸附试验研究了GCL中膨润土对重金属Zn2+和Mn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土悬液土水比和pH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悬液的土水比和pH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当土水比从1∶200升高至1∶20时,膨润土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降低了50%~ 90%;当土悬液pH从10降低至2时,膨润土对重金属的吸...
近日,我校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煤基应用催化”创新团队新引进海外博士高新华和University of Toyama Prof. Noritatsu Tsubaki(我校兼职教授)等人在二甲醚一步法制乙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固定床反应器,实现了二甲醚与合成气(CO+H2)一步高效制取乙醇。研究论文“Designing a novel dual bed reac...
2018年2月3日,由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办的《2017年度洁净煤技术未来发展研讨会》在机械工程馆召开。国家能源集团凌文院士、国家电网公司黄其励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勇院士、国家能源集团顾大钊院士,以及兄弟院校的代表应邀前来参会,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能源领域著名学者倪维斗院士也应邀出席。会议由能动系岳光溪院士主持。薛其坤代表清华大学对各位院士多年来对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汾西炼焦煤中含氧官能团分布特征     炼焦煤    XPS  FTIR       2018/4/23
研究炼焦煤中含氧官能团分布特征是认知煤结构及其反应性的重要途径。以山西汾西矿区炼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煤中氧结构和碳结构XPS谱图的拟合分峰和联合解析,表征汾西炼焦煤中含氧官能团的主要类型及含量,利用煤中含氧官能团和羟基基团的FTIR谱图解析,定量分析煤中羟基和醚键的赋存,掌握煤中羟基结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羟基、羧基和羰基是汾西炼焦煤中的主要含氧官能团,羟基基团含量最高,占煤中氧含量的近一半,羧...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中国煤炭报通过对2017年煤炭科技事件进行梳理,共同评选出了2017年度煤炭科技十大新闻。“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示范装置产出合格产品”入选。2017年1月11日,采用我所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的无水乙醇。这是继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之后,我国...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下煤种对混煤燃尽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掺混燃烧时促进和抑制两种交互作用具有差异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对燃尽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显著,混煤的燃尽降低;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
为探讨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煤岩三轴蠕变实验、压汞实验对易自燃原煤样及其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样进行微观氧化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方面,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比原始煤样更容易氧化,特征温度点下各实验煤样的CO产生量-应变曲线与轴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且煤样氧化能力随初始应力大小变化曲线呈“驼峰状”,当初始应力达到15 MPa,煤岩处于塑性变形裂隙扩展阶段,煤...
采用热重实验研究氧气体积分数和升温速率对弱黏煤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TG/DTG曲线得出样品的特征温度和反应速率,基于样品的特征温度和反应速率计算得到样品的燃烧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氧气体积分数和升温速率对煤的着火温度影响不大,主要对煤的燃烧阶段产生影响。提高升温速率会延长煤的氧化反应历程,使煤各特征温度升高,并且增大煤的氧化反应速率;提高氧气体积分数会缩短煤的氧化反应历程,使煤各特征温度...
煤自燃过程中水分的相变与迁移对松散煤体所处的导热和蓄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而导热系数的变化可直观表征水分相变对松散煤体导热能力的改变。考虑到水分相变对松散煤体自燃过程中热湿迁移的实际作用,建立了含水松散煤体的简化物理模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了二维稳态条件下,水分发生相变时含水松散煤体的温度场和热流密度分布,分析了水分相变对松散煤体内部各处导热能力的改变,并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导热系数。研究结...
利用自主研发的声场作用下煤层气渗流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声场对煤储层渗流特性的影响。实验得出:不加声场下,煤体的渗透率随有效应力比、有效体应力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渗透率初始快速降低,然后趋于平缓,最后增大;有效应力比恒定时,煤体的渗透率随有效体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平缓;声场作用下煤体的渗透率大于无声场下,渗透率随声场作用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渗透率随声强的增加而增大,声...
为了掌握离柳矿区煤体孔隙结构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压汞和液氮吸附试验对区内煤体孔隙结构的全孔径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孔隙结构表征参数与煤体吸附常数、渗透率进行线性拟合,结合理论分析阐明了孔隙结构对煤体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过渡孔对煤体孔隙体积贡献率分别约为43%、44%,中孔、大孔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微孔对孔隙比表面积贡献率高达71%,其次为过渡孔约27%,大孔仅占002%。微孔比表面积...
2017国际煤科学技术大会     2017  国际  煤科学  技术大会       2017/7/7
第18届国际煤科学技术大会(2017 ICCS&T)将于2017年9月25-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7中澳能源论坛(2017 ACSE)一并举行。ICCS&T是国际煤炭科学界高级别的大型会议,涵盖了煤炭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会议尤其关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大会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交流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煤焦油石油焦浆的成浆特性、流变性以及稳定性,考虑了浆体温度和添加剂对油焦浆成浆特性的影响。随浆体温度的升高,油焦浆的黏度逐渐下降。往浆体中加入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op乳化剂后,浆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下降更加迅速。当石油焦浓度小于30%时,浆体呈现出剪切变稠的胀塑性流体特性;随浓度的增大,当浓度大于40%的情况下,浆体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油焦浆的稳定性较差,通过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
煤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是揭示煤层气体赋存富集机理与扩散运移规律的基础。以阳泉矿区新景矿样品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纳米级孔隙形貌直观观测,结合低温氮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对微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以研究无烟煤微纳米级孔隙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煤储层纳米孔广泛发育,形貌特征复杂,类型包括植物细胞结构残余孔、镜质体基质气孔、有机显微组分间孔、黏土矿物孔隙、石英粒内孔、组分间孔、微裂隙等,与...
在分析煤岩镜质组显微组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结构复杂、特征量多且相互交织从而影响分类准确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煤岩显微组分镜质组分类方法。首先根据镜质组显微图像中各组分呈现的条状、团块、颗粒等纹理特点和亮度差异,采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能量、熵、惯性矩、局部平稳性等纹理特征量和基于灰度分布统计的亮度比、均值、均方差、三阶矩偏度等亮度相关特征量对其进行描述,构成初始特征量集;再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