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空间探测器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空间探测器相关记录555条 . 查询时间(0.632 秒)
2020年9月19日,在快速创新时代维护外空法治国际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研讨会由国际空间法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和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联合主办。福建省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兼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林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国家航天局综合司副司长张辉鹏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杨保华代表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空间法学会致辞,他指出,国际外空法治进入新的变革与发展关键时期,我国航天法治...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路程达到1亿公里,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多个载荷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正常,相关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约36天,距离地球约1075万公里。
2020年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期间,一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历时4个小时,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的综合气象观测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台风探测及预报预警具有重大意义。这架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立体扫描”。一组组温度、湿度、气压、...
《印度教徒报》2020年6月25日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希万24日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说,印度空间推广和授权中心(IN-SPACe)的新实体将设立自己的主席和董事会,通过印度工业和初创企业管理常规卫星、火箭和商业发射服务的建设。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七〇八所)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的航天测量船“远望”号船队为其保驾护航,探测器搭载的两型磁探测载荷由中国船舶集团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七一〇所)提供全程计量保障。
2020年7月23日12点41分,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这拉开了中国行星探测的序幕,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向深空探测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近代物理所的相关科研团队为天问一号卫星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绕、落、巡”的总体方案,“天问一号”由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组成,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同时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环绕器上一共搭载了7个...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升空,开启了迈向火星的征程。按计划,“随队出征”的火星车将在明年2月之后择机在火星着陆。目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还没有自己的名字。记者从百度公司了解到,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将与百度APP合作,为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征名。征名活动包括征集名称提交、评委初评十强、公众投票前三、加权评定三甲4个阶段,最后报批并公布结果。自7月24日起,截止到8月...
近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文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批建设“陕西省空间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空间超限探测是对宇宙空间进行更细致可信的研究和刻画,是系外宜居行星探测、第一代恒星探测等重大空间探测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陕西省空间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立了深空环境效应、感知平台动力学、卫星编队稳定性和超限光学成像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由包为民院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0年7月23日,北京时间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其中搭载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研制的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双通道多极化超宽带次表层探测雷达对火星局部地区的土壤厚度和次表层岩石地质结构进行就位巡视探测,将实现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内部结构的“透视”。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搭载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探测器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按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后,将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开始为期近7个月的奔火之旅。在“天问一号”任务中,中国科学院继续牵头论证提出了任务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继续承担了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甚...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3时25分,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塞政府网站、国家电视台RTS和南通社6月5日报道,负责创新和技术发展事务的政府内阁部长奈纳德·波波维奇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分别在贝尔格莱德和北京通过视频连线会议签署了一份关于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波波维奇表示,备忘录签署对塞的科学、大学、经济和民众生活都将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空间技术、卫星系统、空间观测系统的开发,以及空间技术在智慧农业、电信、生态系统、遥感系统和地...
Pc1地磁脉动是指频率在0.2-5Hz的低频波动,与地磁活动密切相关,最易发生在磁暴恢复相期间,与空间的离子回旋波(EMIC)相对应。自1936年在地磁数据中发现Pc1脉动以来,科学家对Pc1脉动的起源和传播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然而,受限于空间观测位置,以及EMIC(Pc1)波动传播过程中在电离层波腔内的极化反转、频率反射以及回旋吸收等作用,磁层中激发的EMIC(Pc1)波动是如何传播到地面...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7日报道,旨在搜寻暗物质踪迹的XENON合作组今天在一个在线研讨会上报告,他们对XENON1T暗物质探测器此前收集的数据开展分析,发现了几十个奇特的事件,分析发现这些信号最有可能是太阳发出的“轴子”的“蛛丝马迹”,尽管此结论不足以宣称为一项“发现”,但仍值得重视。
印度第二个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已于当天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发布最新声明说,“月船2号”当天在液体推进器助力下,被成功推入月球轨道。这是该任务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必须确保“月船2号”处于一个稳定的速度区间内入轨,速度过高可能将探测器推离月球,速度过低则可能被月球引力捕捉并坠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