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41458条 . 查询时间(0.712 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镉汞污染土壤钝化剂及其应用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一批共55家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名单,植物所牵头申报的湖北神农架站(森林)和参与申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站(草地)、内蒙古毛乌素站(荒漠)、内蒙古浑善达克站(荒漠)、浙江钱江源站(森林)入选。此次遴选由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为全国范围内首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化工企业污染风险要素分布识别方法及装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重盐碱地适生淡化沃层速构与长效保持方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农田排水污染河道的复合生态修复方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Fe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Fe氧化还原强化的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方法
廖晓义,1954年出生于重庆巫溪,是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她曾自费拍摄电视片《地球的女儿》,1996—2001年中央电视台“环保时刻”专栏独立制片人。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 获得者。2005年廖晓义当选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2006年当选绿色中国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净化污染土壤重金属功能磁粒的分离装置
20世纪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理论范式匮乏”“史料零散”“跨学科程度不够深入”“缺乏现实关怀”等一系列的问题。西方学界曾长期陷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窠臼,生态学思想的发展为其突破“地理环境决定论”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提供了一种新视角。而这种生态学视野也在美国环境史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呈现。对西方环境史学科建设经验予以借鉴,可发现中国环境史学科范式转向的路径,进而寻找修补“人...
资源环境学院源于1979年建立的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2000年更名为地球环境科学系,2005年建立环境工程系,2008年成立资源环境学院。
水体富营养化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磷、氮是流域水体藻类爆发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系统研究磷、氮诱导富营养化成因和各潜在端元贡献比例对开展流域磷、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磷、氮元素在大流域尺度上的迁移特征和定性及定量源解析是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缺乏精准开展流域磷、氮超标管理工作的科学依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科研创新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学校高质量期刊G1类刊物,中国科学院大类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on the Transport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
第三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定于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主旨报告、分会场、墙报交流和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成果展等活动。
生态环境部2023年11月24日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这标志着我国“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初步构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