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养殖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水产养殖学相关记录5289条 . 查询时间(3.756 秒)
2021年12月24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胡晓娟、徐煜、曹煜成等编写的 《全彩图解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与病害防治》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常熟市打造现代渔业助力乡村振兴,以打造水产龙头企业为抓手,以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统筹谋划、加大投入、重点推进,健康生态渔业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在常熟市农业农村局“三项举措”大力扶持下,常熟市涌现出大批水产企业,为常熟河蟹产业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推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022年11月2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以“加强蓝色经济合作共促海洋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2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论坛”。来自我国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7个省、市的嘉宾,以及挪威、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共计近300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本次论坛。
海上往来人,但爱鲳鱼美。蔚蓝的海域上,随着吊臂缓缓升起,一兜兜满载着鲜活肥美金鲳鱼的网兜浮出水面;金鲳鱼活蹦乱跳,在夕阳余晖映照下金光闪耀,一幅“黄金鱼”丰产丰收和美画卷映入眼帘。
小雪到,腌菜忙,育虾苗也忙。近日,在邵伯镇艾菱村江都小龙虾(克氏原螯虾)推广示范基地,偌大的育苗车间里,有六排天蓝色的柜子,整齐排列。每排柜子上有一个个小“抽屉”,是虾苗的“育婴箱”。基地主任徐增洪介绍,小龙虾离体育苗从10月开始,预计到12月结束,2022年是该基地第二年进行小龙虾离体育苗生产,2021年育苗40万尾,2022年育苗总量将超百万尾。向徐主任请教,何为“小龙虾离体育苗”?徐主任解释...
立冬前后,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的深海养殖基地迎来一年中颇为繁忙的时候,工人们撸起袖子、喊着号子,合力将一兜兜沉甸甸的金鲳鱼吊入船舱,生动勾勒出一幅耕海牧渔丰收喜悦场景。
近日,福建省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热闹繁忙,渔民们正忙着将5万多笼鲍鱼从运输船上卸下,再用小船运到渔排上,挂绳下海继续养殖。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王小冬等人发明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培养淡水硅藻的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 2021 1 0804268.0。
大到海底地形测绘、水质资源监测,小到渔网鱼饵投放、生活垃圾排放,一到了深海就都很考验技术。一座平台的矗立、一个网箱的潜埋、一网渔获的丰收,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科技的力量和过硬的风险防控能力。
“坐在空调房里,用手机就可以控制投料机自动投料,还能做水体溶氧、鱼塘增氧、视频监测。现在鱼的长势很好,在相同的生长周期内重量提升了3%到5%。”在广东中山小榄镇,嘉华脆肉鲩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黄嘉华告诉记者,2022年5月开始使用的5G智慧渔业云平台,让合作社的脆肉鲩养殖更加科学、更有效率。
“平台能提供的不仅仅是垂钓。”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枨文介绍,第二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预计月底交付使用,该平台容纳空间更大,进一步开发拓展休闲渔业、旅游观光等产业功能业态。
2022年江油市被确定为“鱼米之乡”建设县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稳粮增收,以渔促稻,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探索了新途径,力争打造“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公园式美丽“鱼米之乡”。
2022年立冬过后,新疆泽普县图呼其乡博热哈纳村3458亩鱼塘饲养的绿色无公害的鲤鱼、草鱼、鲢鱼和鲫鱼迎来了丰收季,这两天,村“两委”积极组织劳动力和车辆加快捕捞和配送,确保农民增收。
秋日暖阳下,在福清上迳镇天马科技“中国鳗谷”养殖基地,新一批鳗鱼刚刚捞出,运往省内外;养殖大棚内,“饭点”一到,成群鳗鱼一拥而上、争相抢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全球约93%的二氧化碳,海洋碳汇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