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医学 DNA相关记录1192条 . 查询时间(0.334 秒)
当摩尔定律逐渐接近极限时,寻找新的存储介质就显得迫在眉睫。12月5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师生将“止于至善”的校训翻译成英文后进行四进制编码,并以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形式存储在电极表面,再最终读取出来,这引发了未来对高通量自动化DNA存储的无限想象。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2021年11月26日,湘雅肿瘤医学中心、分子放射肿瘤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孙仑泉教授、翁良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18.187)上发表了题为《Paradoxical effects of DNA tumor virus oncogenes on epithelium-derived tumor cell ...
2021年5月17日,由中肿牵头联合复肿和浙二组成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肿瘤学知名期刊《血液学与肿瘤学》在线发表题为《术后循环肿瘤DNA可作为II/III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链接阅读原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丁克峰教授共同开展了这项多中心研究,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功教授(中肿)、...
2021年9月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道权威期刊《肠道》(《Gut》)在线发表了题为《循环肿瘤DNA基因组在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异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峰教授、黄酉生硕士、吴灏祥医师、王梓贤主治医师和金颖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2021年5月17日,由中肿牵头联合复肿和浙二组成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肿瘤学知名期刊《血液学与肿瘤学》在线发表题为《术后循环肿瘤DNA可作为II/III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链接阅读原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丁克峰教授共同开展了这项多中心研究,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功教授(中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杜娟通过引入高效能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以及术后监控上取得新进展。
探讨肿瘤组织、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外周血3种组织中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多态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NSCLC患者8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别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组织、CTC及外周血标本中XRCC3基因Thr241Met(rs861539)位点基因型,并比较3种检测方案的一致...
2021年3月8日,《Nature Protocol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实验室的论文,题目为"Simultaneously measuring the methylation of parent and daughter strands of replicated DNA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by Hammer-seq"。
2021年3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 Immunit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究员的合作研究论文“Cytoplasmic DNA sensing by KU complex in aged CD4+ T cell potentiates T cell activation and aging-related autoimmune infl...
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简称"中国科协")在京召开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发布了各领域2020“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团队关于“DNA纳米机器疫苗”的研究入选先进材料领域的先导技术榜单。
2021年2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员和臧奕研究员共同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MP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n 53BP1 Promotes c-NHEJ”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首次深入阐明了AMPK促进DNA双链损伤修复的作用方式以及具体机制,发现了AMPK通过对新底物53BP1的磷酸化修饰促进c-NHEJ修复,...
基因组组织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似乎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并且在细胞谱系分化过程中相对稳定。2021年1月29日,清华大学沈晓骅及北京大学孙育杰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Homotypic clustering of L1 and B1/Alu repeats compartmentalizes the 3D gen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基因组折叠的基本原理,并报道染...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韩达课题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少华教授合作,在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Using Thermophoresis-Mediated DNA Comp...
急慢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的一大问题是透析环路中产生的凝血反应。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常用于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但仍具有诸多不良反应;而其解毒剂鱼精蛋白则具有一定毒性。开发高效、可控、安全的抗凝剂用于透析仍是临床实践的重大需求。相较于直接清除循环系统中的抗凝药物,利用解毒剂对其活性进行控制则是一种更安全的调控方法。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既能够有效抑制凝血酶...
科技日报北京2021年1月12日电 (实习记者 张佳欣)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学家在化学研究领域核心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论文称,一种名为苯基磷二酰胺(DAP)的简单化合物在生命出现之前可能就已存在于地球上,它可以通过化学手段将名为脱氧核苷酸的微小DNA结构单元编织在一起,形成原始的DNA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