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医学 药效相关记录327条 . 查询时间(0.111 秒)
比较暗紫贝母、栽培瓦布贝母及浙贝母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明确栽培瓦布贝母作为野生川贝母替代资源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及豚鼠枸橼酸引咳法比较3种贝母的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排痰法及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法比较3种贝母的祛痰作用;整体动物引喘实验法比较3种贝母的平喘作用。每个实验均分为5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栽培瓦布贝母组及浙贝母组。阴性组采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灌胃5 d...
比较复方贝母散细粉和超微粉的化学性质和药效学。 方法: 通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TLC鉴别和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探讨平贝母、麻黄、甘草细粉和超微粉的化学性质变化。以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为指标,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试验比较超微粉和细粉的止咳效果。 结果: 化学性质研究表明超微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复方贝母散超微粉形式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等剂量复方...
测定CO2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油药效组分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正丁基苯酞。 方法: 采用HPLC,ZORBAX-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 cm,5 μm),流动相0.05 mol·L-1醋酸铵水溶液(pH 4.0±0.2)(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30% B;10~60 min,30~60% B;60~65 min,60% B;65~70 min...
四逆散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是在临床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用药形式,本研究拟对比研究四逆散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的疏肝解郁药效作用,为四逆散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应激模型组、阳性药组、四逆散传统汤剂低、高剂量 (600, 1 200 mg ·kg-1) 组、四逆散配方颗粒汤剂低、高剂量 (600, 1 200 mg ·kg-1) 组共7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灌胃给...
观察45%苯醚·硫酰氟熏蒸剂模拟现场熏蒸效果。方法 参照《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与评价第10部分:模拟现场(GB/T 13917.10-2009)》有关方法进行。结果 45%苯醚·硫酰氟熏蒸剂对蚊、蝇、蜚蠊、蠹虫等有害节肢动物最低试验致死剂量为5 g/m3(a.i. 2.25 g/m3),对鼠类最低试验致死剂量为20 g/m3(a.i. 9 g/m3)。结论 45%苯醚·硫酰氟熏蒸剂对蚊...
研究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复方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进行测定,采用复方汤剂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 结果: 葛根芩连汤的主要特征峰出现在1 727,1 614,1 509,1 448,1 362,1 272,1 031,838,767,582 cm-1等,安徽产...
对比观察国产七氟烷与进口七氟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评价国产七氟烷的临床疗效。 方法 80例全麻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国产七氟烷组使用国产七氟烷维持麻醉,进口七氟烷组使用进口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吸入麻醉药浓度变化[包括诱导期麻醉药的吸入浓度与挥发罐设定浓度比值达到1/2的时间、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与挥发罐设定浓度比值达到1/2...
考察川木香煨制前后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 COS)和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 DEH)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其在大鼠离体胃、小肠、结肠共孵液中的吸附、摄取或降解特征。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木香煨制前后COS和DEH在人工胃、肠液及大鼠离体胃肠共孵液中的质量浓度,以大鼠离体胃、小肠、结肠与药物共孵的方法考察其物理吸附、摄取或降解参数。...
观察玉米须(stigma maydis or corn silk)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皮下注射为8周,腹腔注射为4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0.2 mg·kg-1·d-1)、玉米须醇提取物组(D,5.4 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四氯化...
通过观察疏风解毒颗粒在体内对手足口病病毒EV71感染BALB/c乳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和在体外对EV71等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评价疏风解毒颗粒防治手足口病的药效。 方法: 采用疏风解毒颗粒3岁儿童临床2倍、等倍和1/2倍剂量(14.08,7.04,3.52 g·kg-1)分别对手足口病病毒EV71 H株感染的BALB/c乳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进行预防性给药(ig,3 d)和治疗性给药(ig,5 d),观...
研究太子参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原代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活性部位。 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制备提取太子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层部位。取1~3 d 的SD大鼠乳鼠制备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以1×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以相当于生药0.1~0.25 g·mL-1的太子参不同提取部位作用于原代培养心肌细胞30 min后,以1 μmol·L-1NE作用于心肌细胞24 h复...
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GG)是一种来自于多种药用植物的天然多酚化合物。使用体外细胞或体内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PGG具有抗癌、抗糖尿病以及细胞保护的药物效应。对PGG生物学活性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发现其在细胞中具有各种药效靶位,而这些靶位是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的关键节点,PGG的多靶位性与其药效多样性是相对应的。本文综述了PGG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各个节点从而实现其药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该项目为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物室徐文清研究员于2006年10月负责主持完成。
观察当归黄芪醇提物(AAE)对实验性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 方法: AAE 5.0,10.0,20.0 g ·kg-1 ig连续7 d(小鼠),AAE 3.6,7.2,14.4 g ·kg-1 ig连续7 d(豚鼠),用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测定小鼠搔痒潜伏时间及搔痒次数;用磷酸组胺诱发豚鼠皮肤瘙痒模型,测定豚鼠致痒阈;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测定肿胀度和抑制率;用磷酸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
观察大豆总黄酮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0 d以后,以大豆总黄酮250,125,62.5 mg·kg-13个剂量连续灌胃(ig)90 d。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离子(Ca2+)、磷离子(P3-)、钠离子(Na+)、雌二醇(E2)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骨Ca2+,P3-,Na+,Mg2+含量;骨扫描法测定胫骨骨密度。 结果: 以大豆总黄酮250,12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