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physics相关记录1225条 . 查询时间(0.161 秒)
近日,我校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彭卫琪与导师田守富特聘研究员在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IP)主办的流体力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流体物理》(Physics of Fluids)上在线发表题为 “Dynamics of the soliton waves, breather waves and rogue waves to the cylindrica...
近日,我校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团队在SCI二区期刊《New Journal of Physics》(影响因子3.773)上发表学术论文“Robust and broadband integrated terahertz coupler conducted with adiabatic following”(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物理学会2019年秋季学术会议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姜寅教授和兰州大学的蒋华玉博士分别代表 Chinese Physics C 获奖作者参加了“2019年中国物理学会最有影响论文”颁奖仪式,祝世宁院士为两位获奖文章作者代表颁发了证书。“中国物理学会最有影响论文奖”由中国物理学会于2012年设立,旨在鼓励国内外物理学科研工作者在学会主办的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从...
超冷原子物理中,如何观测三维物性,如能带结构、三维拓扑相等,是长期来的重大困难。一个基本原因在于,冷原子中的主要观测方案包括利用时间飞行和光照相作探测,凡这类方案只能探测冷原子的二维信息,而第三个方向在拍照中被叠加而无法得知信息。比如,沿着z方向拍照x-y平面探测原子分布,实际测量的结果是将沿z方向排布的所有x-y面累计叠加后的结果,无法对冷原子的三维物性实现准确表征。
近日,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IOP)发布了“2019英国物理学会高被引中国作者奖”。 Chinese Physics C上发表的五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莫欣、杨洪勋、王至勇、张景芝和于福升入选该奖项。
最近,我校物科院吴大建教授课题组在聚焦超声涡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最新工作作为封面文章(Featured Article)在自然指数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发表[Appl. Phys. Lett. 115, 083501 (2019)](图1),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陈帝超,通讯作者是吴大建教授。声涡旋场具有螺旋形相位分布的波前、携带轨道角动量,并且能够将轨道角动量传递给...
Nature has a way of finding optimal solutions to complex problems. For example, despite billions of ways for a single protein to fold, proteins always fold in a way that minimizes potential energy. Sl...
据6月20日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18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 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由中科院高能所、近物所和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Chinese Physics C 影响因子提升至5.861,创历史新高,在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学科排名均为第4位,在两个学科都晋升到Q1区。Chinese Physics C 在新一届主编委员会的带领以及主办单位的支持下,近两年来在国际化发展...
近日,Nature旗下杂志《Communications Physics》在线刊登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徐帆博士在光学成像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ubpixel three-dimensional laser imaging with a downscaled avalanche photodiode array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近日,我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研究院)张亮教授荣获英国物理学会Journal of Physics D杂志JPhyD Emerging Leaders Award奖励,以表彰其在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装置的研制及其在新能源材料的应用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此谨向张亮教授表示热烈祝贺!张亮教授于2019年初加盟我校FUNSOM研究院,也是苏州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同步辐射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构建性能稳定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器件。他们和合作者发展了国际上单分子电子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向,开发了碳基单分子器件的研究平台:利用电子束曝光和氧等离子体刻蚀等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边缘羧基修饰的两代碳基纳米间隙点电极,通过与末端为氨基的分子发生反应,形成酰胺共价键为接触界面的“石墨烯-分子-石墨烯”异质结,解决了器件稳定性差、制备困难的核心问题(Scien...
2019年1月21日,《Nature Physics》在线发表了电子信息学院倪彬彬课题组在地球辐射带波粒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该工作揭示了一种“反转”型辐射带电子能谱分布新现象,合理解释了等离子体层嘶声是产生该反转型能谱的主要原因,从而推动了对辐射带动力学过程与空间波粒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全面认知。论文题为“Plasmaspheric hiss waves generate a reve...
近日,《新物理学期刊》(《New Journal of Physics》)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8年度“《新物理学期刊》早期职业奖”(“the runner-up 2018 New Journal of Physics Early Career Award”),亚军获奖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刘铖铖特别研究员,以表彰他在一系列拓扑量子态的材料实现方面的重要贡献(“Recognised for signif...
2018年12月17日,Nature旗下杂志《Communications Physics》在线刊登了王跃教授和曾海波教授在卤化钙钛矿发光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题名为:Switching Excitonic Recombination and Carrier Trapping in Cesium Lead Halide Perovskites by Air。论文链接为:https://www...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朱俊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应用物理著名杂志《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ture Index 收录)发表了题为 “Flexoelectric fatigue in (K,Na,Li)(Nb,Sb)O3 ceramics” 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介质材料的疲劳(材料受外场激励后发生的性能衰减现象)与介质材料的挠曲电性(材料受应变梯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