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心理学相关记录8948条 . 查询时间(3.09 秒)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成立于2017年2月3日,是国科大第一个全面开展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去参加一个宴会,刚走进宴会厅的时候迅速环视了一下厅内,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匆匆一瞥之间,你似乎不太可能仔细地加工场景中的每个细节,但是你却能立刻了解到厅内装饰的整体色调、参会人群的聚集位置、人们的面向方向等整体统计性的信息。这种从一组相似对象中提取汇总统计信息的能力被称为集合表征。已有研究发现,集合表征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动化的强制过程,这就意味着,即使观察者并未刻意想要从刺...
山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海南省心理学会理事,三亚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心理测量与人才选拔、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性的协调形式(如齐唱、齐奏等)亦或差异性的协调(如轮唱、分声部演唱等)更利于促进观点采择能力,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莉琪研究组联合北京大学,采用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同步、部分同步、非同步三种音乐合奏形式如何影响4-6岁儿童在实时交流中的自发性观点采择。
2023年2月2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民族语言实验室承办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63讲。
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已有悠久的历史,并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互融共生,共同支持人类的日常生活。虽然常说“音乐无国界”,但不同地域和生存环境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进而影响音乐的种类与风格。已有研究表明,听者会基于统计分析为特定类型与风格的音乐建立内部模型,并据此预测乐曲的发展。那么在我们聆听中国传统民歌和西方音乐时,利用基于不同文化熏陶和适应(enculturation)而形成的内部模型感知不同文化音乐是否...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伴发率约50%,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二代主要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尚不清楚,且利培酮的潜在作用机理也未获得明确解答。
人们对当前信息的加工受到以往经验的影响,语言加工也不例外。研究表明,语义或语音相似信息的加工促进或抑制当前的语言产生。当语义相关的图片相邻呈现时,图片的命名速度会加快,而当语义相关的图片间隔多个无关图片时,图片的命名速度会减慢,这表明语义促进效应只能持续较短时间,而语义抑制效应可维持较长时间。学界一般认为,短时程的促进效应源于语言加工的激活扩散机制,即在语言加工中,目标项被激活,其语义相似或语音相...
马春霞,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目前为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GH国际催眠师,威海心灵之光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专家。马春霞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咨询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多次被邀在威海电视台、威海晚报、威海日报等担任嘉宾访谈、特约专访,多次承担企业培训任务,曾先后为烟台日报社、东营胜利油田胜利电厂、威东航运、人合机电、交警大队、海警培训基地、北...
大自然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还能为人们的精神幸福提供心理养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因此,不少学者呼吁“重启”人与自然的联结,进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大量研究发现,与自然的接触或互动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增强幸福感。
人的一生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至关重要。睡眠昼夜节律是指睡眠-觉醒模式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又被称为睡眠时型(chronotype),可分为早睡早起的“清晨型”(morning-type)与晚睡晚起的“夜晚型”(evening-type)。他们也被形象地叫做“百灵鸟型”(“larks”)和“猫头鹰型”(“owls”),而处于中间的则被称为“中间...
人类大脑在感知外在信息时并非只是简单地反映其物理属性,通常还会受到周围情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经典的倾斜错觉中,如果周围线条朝左偏,中间竖直的线条会被感知为向右偏,表现为情境排斥效应。不仅如此,客体与背景之间的语义关系也会影响感知,例如,识别客厅背景中的沙发比识别非洲平原背景中的沙发更容易,表现为情境易化效应。可见,不论是基本视觉特征,还是复杂的语义关系均能通过情境效应影响人们对客体的感知。那么,...
游志麒,副教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和社会学学术硕士(社会工作方向)研究生导师,美国孟菲斯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关注青少年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等社会适应变量的发生、发展及促进。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青少年人际交往与社会行为的发展及促进、网...
现代认知科学表明,眼睛的运动和大脑内部的认知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在心理学领域,眼动追踪技术为揭示人类高级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提供了重要途径。在过去的20年中,大量实验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中文阅读的认知机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大多数实验研究受到被试量和实验刺激数量的限制,很难满足当前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建构包含大样本的中文阅读眼动数据库的需求与日俱增。
作为重要的非语言交流线索,微表情可以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情绪状态。随着深度学习方法在微表情分析领域的蓬勃发展,微表情分析的发展得到了关注。然而,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均受到了微表情小样本的限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