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诗歌文学 中国戏剧文学 中国小说文学 中国散文文学 中国各体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各体文学 史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2.649 秒)
北美华文作家们以其独特的异乡经历与家族感受,直觉性与技艺性地磨砺叙事语言与叙事形式,通过并置的空间结构进行书写,从而形成家族小说中独具辨识度的异乡叙事特色。这种异乡叙事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两个并置的叙事层在进行形式互换后,并不会产生本质性的文本差异,即它们具有一种同质性的互换关系,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分歧或顺序联结,因此可以互相观看、彼此印证,构成每层叙事自身的线索是独立而完整的,它们共同服务于...
2023年5月15日,《光明日报》第13版文学遗产版面刊发了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傅宇斌教授题为《“正变”观与谭献的清词史建构》的理论文章。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150万字),杨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991年。本书为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开了个人独立写多卷文学史的风气。作者为此书读过2000多种原版书刊,论述的作家600人以上,流派30个以上。此书各卷陆续出版,受到海内外好评。此书列为高校文科教材,已出十几版。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列为建所四十周年最有影响的十部著作之一,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19...
《中国当代新诗编年史(1966~1976)》,刘福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书主要记述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有关新诗创作、评论、出版、活动等史事。本书尽量采用第一手文献资料以保证记述的可靠性。所用资料多为笔者查阅原始报刊、书籍所得,但也有小部分原始资料因一时无法见到,于是参考利用了一些已出版的有关成果。本书力求客观记述,不做主观评价。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斥十年之功,精雕细刻而成。全书凡六卷,分别为“近代卷”、“五四时期卷”、“三四十年代·英法美卷”、“三四十年代·俄苏卷”、“十七年及‘文革’卷”、“新时期卷”,从翻译文学的角度,画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流变的路线图。本书为其中的“新时期卷”。
作为“文体”的小说,是石昌渝先生《中国小说发展史》贯彻始终的史家立场。此书采用了文学本位,兼及有关内外部因素的立体鲜活的叙述策略,体现出求真求实的学术个性。我们通过此书,可以窥测到石先生作为史家正大、坚实而精微的“史家之心”。
《唐宋词流派史》,44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第一次集成性地对唐宋词流派作系统梳理、辨析和确认,具体考察各流派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且着力揭示唐宋词流派形成与变化的历史动因,是20世纪第一部系统研究唐宋词流派演变史的专著。曾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清代诗学史(第一卷)》内容包括鸟瞰整个清代诗学文化性格和历史特征的导言以及论述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诗学的六章正文,既有历史进程的整体观照,也有具体诗论家的细致评析。相比前人以单一的观念史视角考察清代诗学的批评史、诗学史著作,《清代诗学史(第一卷)》的研究首先立足于诗学文献的细致梳理,融观念史、批评史、学术史于一体,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下,对清初诗学的历史进程、现实指向、理论品格及对后期诗学的影响作...
袁良骏《香港小说史》:20世纪的香港小说是一处完全独特的文学景观,既不同于祖国内地,也不同于宝岛台湾,更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是一个商业社会,市场充满文字商品,使研究者在探讨时不易分清小说所具有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本书作者通过搜集、审察、爬梳香港小说,按照“史有实据”的原则进行研究与总结,勾勒出香港小说的发展线索和大致面貌,书中有详尽的论述,有入微的剖析,有正确的视点,也有独到的见...
全书叙述了从一九四九年七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到一九七九年十月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这段时间内,整整三十年我国当代文学思潮“险阻曲折”的发展历史。
作家魏微全新长篇小说《烟霞里》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不仅是作家沉潜十几年推出的力作,也是她的转型之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文学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彝族当代诗歌群的兴起,在国际学界有着相当的影响和接受。如何看待中国民族文学“走出去”以及跨区域性的海外传播及研究,如何在国际学术视野下审视彝族当代诗歌群的发展,是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急需解决的议题之一。本文从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的个体学术史出发,观察彝族当代诗歌群在北美的中国研究界传播和影响,分析“凉山诗派”藉由学术传播进入海外中国文学史的全...
《爱之神》是鲁迅于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首新诗。这是一首取材于西方神话的爱情诗歌,其题材内容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爱情诗与神话题材文学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诗中的“爱之神”与“人之子”的对话,实际上象征着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对话。这场对话的失效,揭示了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各自的缺陷以及两者之间的隔阂,体现了鲁迅对启蒙的深刻反思。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逐渐深入,一大批在研究意识、方法和视角上有所突破的成果不断涌现,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以“还原”和“呈现”为目标的学术追求下,陈思广的相关研究就以超前而审慎的史料意识,借鉴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考察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接受史,最终以编年史的形式呈现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风貌。
许学夷所著《诗源辩体》是明代诗学集大成著作。许学夷直接针对历代诗论与诗选状况,尤其是明代中后期诗歌创作与批评的种种倾向而撰著,梳理西周至晚明各体诗之源流正变、消长盛衰,对影响诗歌源流演变各种因素的讨论,涉及时世、性情、声气、造诣、才力、作用、悟入、格调、境界等多个方面。《诗源辩体》继承了中国诗学自然天成、兴寄深微的美学趣味与儒家诗教注重美刺与讽谏的传统,充分反映了明代复古派诗学的审美理想与思想境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