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相关记录33714条 . 查询时间(0.792 秒)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等在软体动物系统演化研究中获进展(图)
软体动物 系统演化 寒武纪
2023/10/2
2023年9月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软体动物系统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掘足纲(Scaphopoda)贝类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并在系统基因组学水平证实了Diasoma假说(掘足纲-双壳纲为姐妹群),解决了长达半个世纪关于掘足纲分类地位的争议。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硫化物尾矿植物修复过程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获进展(图)
硫化物 尾矿 植物修复 生物地球化学
2023/9/2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揭示土体蒸发过程中的真实界面蒸发(图)
土体 蒸发过程 真实界面
2023/9/25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在硫化物尾矿植物修复过程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获进展(图)
硫化物 植物修复过程 生物地球化学
2023/10/2
全球矿业活动产生大量尾矿,暴露地表未修复的富重(类)金属尾矿易通过风力和水力侵蚀扩散,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硫化物尾矿通常呈现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缺乏、保水透水能力差、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pH低和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地球化学特征,导致植物难以自然生长,缺乏植被覆盖则致使有害元素易迁移扩散。因此,通过添加堆肥等外源物质调节尾矿pH并提供营养元素,以辅助区域功能性植物生长,实现废弃尾矿的植物...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等揭示人为水调节活动对全球可溶性有机碳输送的影响(图)
有机碳输送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
2023/10/2
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碳库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枢纽之一。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属于活性较高的有机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体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近些年来,包含水库拦截、地表水取用及地下水开采的人为水调节活动改变河流水文、水力过程,影响河流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厘清河流碳的运输特征颇为重要,对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博源1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在新疆柯坪正式开工(图)
三维地震勘探 中国石化 新疆柯坪
2023/9/25
2023年9月11日,中国石化今年最大的国内外部市场地震勘探项目——博源1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在新疆柯坪正式开工。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在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研究中获进展(图)
地球环境所 黄土高原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2023/10/2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深层土壤样品获取困难,导致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缺乏。

福建漳浦发现中新世木乃伊化橄榄果核(图)
福建漳浦 中新世 木乃伊化 橄榄果核
2023/9/2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等揭示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图)
大洋地质 沉积
2023/9/18
2023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在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介绍(图)
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纳 热带植物园 古生态
2023/9/17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西南喀斯特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过程研究中获进展(图)
喀斯特关键带 水文过程 西南
2023/9/1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等完成10米分辨率东亚地区湿地精细分类制图(图)
遥感大数据 年际变化 湿地资源
2023/9/11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关系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对湿地进行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适当恢复,可靠的、能够定期更新的湿地空间分布信息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湿地的内在特性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频繁且复杂。受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有效的分类特征难以获取、计算资源消耗过大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已有大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