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地质学 ka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118 秒)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面临重大气候挑战的时代,研究过去快速气候事件与人类社会响应的关系,可以为应对未来人类生存场景和增强适应能力提供参考视角。4.2ka事件(4.3-3.9 ka BP)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寒冷事件,既是全新世-梅加拉亚期(Meghalayan)开始的标志事件,也与欧亚大陆从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诸多古代文明崩溃的时间一致,是研究环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键时期。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在年际尺度上是通过季节变化或季节长度的调整来实现的, 如何揭示冰期-间冰期期间季节长度的变化, 是深入探索气候变化过程和机制的新课题. 蜗牛生长季节的壳体同位素具有记录季节性气候特征的潜力. 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18 个地点现生蜗牛组合中喜冷干种Pupilla aeoli (杂色虹蛹螺)和喜暖湿种Punctum orphana (显口多点螺)蜗牛壳体碳酸盐碳、氧同位素...
对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的Ph05重力柱样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 结果表明载磁矿物主要为准单畴磁铁矿, 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不大, 表明该孔适合于古地磁场相对强度(RPI)重建. 应用磁化率、非磁滞剩磁(A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归一化天然剩磁, 从而得到RPI. 为了进一步确定由3种方法得到的RPI的可靠性, 运用P-T方法和交叉谱分析进行检验, 发现应用ARM归一化得到的...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 6 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 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 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 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 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 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 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
在建立灵台、泾川和塔吉克斯坦Chashmanigar黄土剖面的时间标尺后, 分别分析了这3个剖面中约100 ka周期的演化过程, 并使用自凝聚函数法(auto-bicoherence)考察了约100 ka周期和其他周期(地轴倾斜度、岁差、半岁差)的耦合关系. 计算结果显示: 在0.0~0.8 Ma时段, 约100 ka 周期与岁差周期中的16 ka成分及半岁差周期成分(约13.8 ka, 约12....
ODP1144孔顶部225m柱状样的孢粉资料揭示近280 ka (即氧同位素8期(MIS8))以来, 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演化历史. 间冰期孢粉组合以松属为主, 与该区现在情况相似. 而冰期孢粉组合中则出现大量草本植物, 如蒿属(Artemisia)、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 这说明冰期时由于海退引起海平面下降使大陆架出水成陆. 出露的大陆架上覆盖着以草原为主的植...
通过对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气泡中包裹气体的提取分析和对冰芯中氧同位素分析, 讨论了近2 ka来达索普冰芯记录的温度与大气甲烷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冰芯中d 18O记录所反映的温度变化事件与青藏高原北部的敦德冰芯记录的气候事件及中国东部乃至北半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十分相似, 近百年来的升温趋势同中世纪暖期时的升温趋势基本一致; 自工业革命以来, 达索普冰芯气泡中记录的甲烷浓度呈快速的增长趋势, 与...
生物标志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海洋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 本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冲绳海槽中部来重建冰消期至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 生物标志物总含量的变化表明冰消期海洋生产力高于全新世; 而生物标志物的相对比例变化显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改变, 冰消期期间颗石藻的相对比例下降, 而甲藻和硅藻升高. 冰消期初级生产力的增加与冬季季风加强有关. 另外, 相对低的海平面也会造成陆源营...
中国黄土堆积作为晚新生代陆相最好的古气候记录之一, 得到了众多研究, 其揭示的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意义. 但是, 中国黄土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或假设没有得到证实, 从而使一些研究结论受到质疑. 为了进一步认识黄土堆积的连续性、绝对年龄和时间分辨率等问题, 对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上代表性的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间距10 cm的连续光释光年龄测定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测试...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样品测试和263个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本文确定了这套以沙丘沙沉积为主的沉积序列主要是2.5 ka BP以来气候一风沙地貌过程的产物,并详细讨论了自那时以来不同沉积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