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2200条 . 查询时间(9.964 秒)
中国对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的重视令外企看到机会。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CEO肖松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将上线更多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由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近日在京举行。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新型储能作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装备,正在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约870万千瓦。
2023年3月17日,江龙船艇中山科技园内汽笛阵阵,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成功下水,它将纵横于三峡库区,为长江的通航、巡查、应急工作增添环保利器。
据世界石油2023年3月21日消息,ADNOC钻井公司(ADNOC?Drilling)与清洁能源公司马斯达尔(Masdar)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协议,以探索在地热能领域的合作和投资。根据协议,ADNOC钻井公司将为马斯达尔在世界各地的地热能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据安迅思网2023年3月24日报道,德国和丹麦签署了关于可再生氢合作和陆上跨境氢管道建设的联合意向声明。
据油价网2023年3月24日报道,苏格兰皇家房地产管理局(CES,CrownEstateScotland)已经向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和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在内的13家公司授予了海上风力发电租约,以支持北海石油和天然气作业的脱碳。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3月24日,青岛石化公司与国家电网青岛供电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发展格局。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减少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这为建设新时代低碳、绿色、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高能源领域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一项系统...
记者3月21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温升预计在2021年至2040年内达到1.5℃。
记者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该项目将为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制定“标尺”,为确保碳排放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量值统一提供测量基础。
2023年3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玉门抽水蓄能电站(以下分别简称陇东—山东工程、玉门抽蓄电站)开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玉门抽蓄电站是国内首个大型地面厂房抽蓄项目,两项工程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
据管道&天然气杂志网2023年20日报道,泰国投资委员会(BOI)批准总价值566亿泰铢(16.4亿美元)的项目投资特权,这些项目将加强该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能源和数字领域。
近日,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总承包的浙江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新型储能项目——新昌高新园区储能电站并网成功。该项目对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作用显著,可为浙江电网率先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贡献力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