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8强相关记录84条 . 查询时间(0.378 秒)
2023年7月24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公布“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前三甲位置十分稳固,巴斯夫仍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中国石化依旧位居亚军,季军仍为陶氏。中资化工企业有7家进入50强。
太阳能-热能转换过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太阳能驱动蒸发系统凭借较高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和较大的工业潜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技术于2014年首次提出,即通过实现太阳能-热能转化在空气/液体界面的局域化,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近年来,伴随界面工程和系统设计的发展,界面太阳能蒸发器的蒸发效率已接近100%,远超基于整体加热蒸发的传统技术。由于太阳能自身局限性,多数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系统只能在白...
孙文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 系统节能与科学用能理论2. 低碳/零碳工业综合能源系统3. 工业能源大数据与智慧能源管理4. 新型热力循环与能效提升技术。
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实现有机物废弃物减量和生物质能源(甲烷)回收是当前国内外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主流技术。微生物是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的核心,其生长及代谢活性受温度影响,大部分沼气工程的发酵罐在中温(37±2℃)或高温(55±2℃)条件下运行可获得最佳的发酵效率。然而,在我国寒区低温季节,运行大型中温或高温发酵罐所需增保温能耗极高,甚至超过产能的一半,造成经济效益低,导致我国北方沼气产量与规模均低于南方。虽...
日前,由《中国能源报》社与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共同组织实施的研究评价项目——2022“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榜单重磅发布,项目旨在通过客观、公正的梳理,厘清我国能源产业格局、确定能源集团的市场地位。国家电网公司在“500强”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位。
海洋边际油田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事关我国能源自主,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力度符合国务院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要求。目前,以旋流分离为基本原理的气液分离技术已应用于采出液预处理中。该技术一般从液相牛顿流体的假定出发,据此形成旋流分离原理设计的气液分离装置。但在实际生产中,液相可能由于油品特性或化学药剂(如聚合物等)而呈现出非牛顿特性,使传统的旋流分离不再准确适用,急需探索非牛顿气液旋流分离原...
孔艳强,男,1989年11月生,汉族,山东人。2018年在华北电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华北电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任教,并特评为副教授;2021年受聘为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生导师、吴仲华学院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入选2018年度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新计划”、北京市科...
2022年5月13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开展了沼渣好氧堆肥研究,揭示了生物强化促进沼渣堆肥腐殖化的微生物学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堆肥发酵,即利用微生物氧化代谢过程将有机固废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是一种历史悠久且高效环保的废弃物资源化途径。但是,通过传统堆肥工艺获得的有机肥料产品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为提升农业生产者使用堆肥产品的意愿,现代堆肥工艺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完善翻堆流程等方法促进腐熟过程并提升堆肥产品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有机肥中营养元素含量无法与无机化肥相比,其促生效果不佳的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教育背景:2002―2005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博士;1997―2000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硕士;1989―1993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士。
云南大学柳清菊教授团队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唐军旺教授团队、华东师范大学黄荣教授团队合作,以单原子铜锚定二氧化钛,成功制备新型光催化剂,其分解水制氢量子效率高达56%。这意味着“水变氢”有了一条可实用化的新路径。
研究领域:1.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2. 冷热电联供系统;3. 热泵系统。
1965 年生,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先后在在泰国青迈大学参加德国政府资助并 与泰国合办的环境危险评估国际项目学习,在美国西北大学和堪萨斯州立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委 联系专家。国家光电子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工业废水光催化 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绿色褐煤能源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云南省 高校特殊污染物光催化处理工...
教育及工作经历:201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在山东大学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作;2016年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和能源学院首批“青年学者提升计划”;研究成果获2020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Energy》、《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Energy&Fuels》等本领...
近日,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和李廷贤研究员领衔的“能源-空气-水”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与材料学院邓涛教授跨学科合作,在国际能源领域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目为“Highly Conductive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Enabled by Vertically-Align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