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宗教学 >>> 古代宗教 >>> 中国古代宗教 外国古代宗教 古代宗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古代宗教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1.391 秒)
摩尼教“树”符号在东方的演变     摩尼教    符号       2007/12/24
“树”是摩尼教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既见于西方非汉语文献中,也见于东方的汉文文献中。“树”符号反映了大致相同的摩尼教教义和思想,但是,随着摩尼教的向东传播,“树”符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即是摩尼教演变的一种体现。
摩尼教“平等王”与“轮回”考     轮回  摩尼教       2007/12/24
汉文摩尼教典籍中的“平等王”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相当于中国佛教中的“阎罗王”,而应是该教的主神之一“夷数”,其原型来自基督教的“耶稣”。此外,东方摩尼教的“轮回”观也颇异于佛教:它以人间为“地狱”,视再世为人为最痛苦的“轮回”。因此,人们在热衷于探讨东方摩尼教深受佛教“影响”的同时,切毋忽视了它“多取形式,保留内涵”的特点。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与宗教的关系,这是中西两大迥异的世界文化系统碰撞、交锋和相互诠释的根本问题,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在欧洲社会长达三百多年的所谓“中国礼仪之争”,在中国近代所谓的“国教之争”,以及近二十多年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之争,都是因此而起。然而,不管看法如何纷呈,有一个根本问题是人们普遍感觉得到而又难于说清的,这就是,儒学虽非西方定义的那种宗教,却不能说没有宗教似的社会功能。故如何理解...
二  儒学之所以不是狭义的宗教,然而又有宗教一样的社会功能,并且是头脑与心灵、哲学与宗教的统一,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全面继承者。这种统一性就蕴涵在古礼之中,而不是儒学后天形成的。  诚如笔者早已指出的,中国是唯一从世界第一代文明延续下来的原生道路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根本特征是礼,整体属于礼文化模式,礼在中国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独特概念,与今天所说的广义文化概念完全一致。1正是因此,中国古代并...
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人们的行为与旧有的操作系统逐渐失去了直接的以致用为目的关系。于是,如何恢复礼仪系统,就成了大问题。如果不恢复礼仪系统,文化就要改型断续。如果恢复礼仪系统,仅靠旧有礼仪规范的推行又行不通。于是,为了维护文化传统而不失序,又能使人们实际能够接受,就必须另辟蹊径。这就是从义理下手,挖掘古礼的价值系统,使之与新的社会条件结合起来,最终使整个社会重新回归到上下有等,亲疏有别...
这是讲祭礼中有关男女夫妇有别的礼节。君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站在阼阶上,夫人穿着礼服戴着头饰站在东房。夫人馈食进豆的时候,手拿着的是豆中间直的部分,而执礼之人接过时,却拿的是豆的底部。尸回敬夫人酒的时候,拿的是爵的柄,而夫人接爵时,拿的却是爵的脚。主人和主妇虽然可以直接用手相接,但互相授受时,仍是各拿着不同的部位。双方互相敬酒,回敬时,不能再用对方敬酒的爵,而必须重新再换一个。故这种礼节安排,是表示夫妇...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四)          2007/12/19
明儒王阳明把孔孟精神修养中的神秘主义说成是“良知”。他解释说:“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大学问》)这看上去好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底线,通常我们说“良知泯灭”也就是排除人性。那么,王阳明的神圣使命是什么呢?他自己认为就是“致良知”,即把人的本性或天性发挥至极限。在孟子那里,人的本性是善的...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三)          2007/12/19
继周公之后,孔子独创了以“仁”为本体的儒家伦理哲学体系,用以解释人类社会各种关系中理想的价值取向。但在另外一方面他仍然对传统的宗教抱有虔诚的态度,这是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不应被忽视的特点。他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中庸》)他...
孔教运动的再估价(二)          2007/12/19
谭嗣同、唐才常等虽然认为吾儒可以称教,但他对旧有的、当时流行的孔教十分不满,因而要借助基督教的形式对它进行根本发放改造,实现其真正宗教化。面对基督教之盛况,谭嗣同分析孔教不振之缘由:  孔教何尝不可徧治地球哉!然教则是,而所以行其教者则非也。无论何等教,无不严事其教主,俾定于一尊,而牢笼万有;故求智者往焉,求财者往焉,求寿者往焉,求医者往焉。由日用饮食之身,而成家人父子之天下,寤寐寝兴,靡纤靡巨,...
孔教运动的再估价(四)          2007/12/19
(三)孔教运动尊孔,但不复古。一谈及孔教运动,人们马上联想到袁世凯、张勋的复辟活动,孔教运动为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似乎如同铁案不容置疑。诚然,袁世凯尊孔,这一点与康有为、陈焕章等可谓同调,但袁世凯并不赞同康有为所理解的孔教,张勋与康有为有过配合,然而他们是权宜上相互利用。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错误在于利用官僚、政客推广孔教,先是利用光绪帝,继之利用袁世凯、黎元洪、张勋等等,使孔教运动背上政治投机主义...
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认同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试图运用西方的宗教资源,使儒家在脱离权力和政治领域之后,依然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持。本文通过对孔教会建立过程中,康有为所受到的儒家内部的保守势力和社会的激进思潮的双重打击,从而为我们如何认识儒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一种反思性的题材。关键词:孔教会,康有为,文化...
其实在康有为并不愿意公开出版的书中,康有为走得更远。根据康有为自述,他从1882年就开始购买西方的书籍,并于1885年开始研究数学,并用几何形式编著〈人类公理〉,在我们现在能看到据说是综合了〈人类公理〉等书,写成于19世纪90年代的〈实理公法全书〉中,康有为指出:“凡一门制度,必取其出自几何公理,及最有益于人到者为公法,其余则皆作比例。”我们姑且不论将制度之合适性的标准定位于“几何公理”的恰当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启蒙思想家们简单地看待传统,进而企图以一种“主义”化的“科学”和“民主”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来作为解决现代化和文化认同的矛盾,那么这是文化认同危机的最终解决方式吗?  毫无疑问,康有为试图通过建立孔教的方式为制度变革中的中国人寻找一个文化认同的基础。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制度本身是否是可以脱离文化传统而移植的,或者说制度变革之后原有的认同基础是否依然有...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产物,由韩愈杜撰、经道学家弘扬才大行其道;或以为儒家思想丰富,流派繁多,难以归结为单脉相传的线索。如果我们现在把“道统”理解为“主流”,便可在其中发现不少有益之处,因为任何传统都有一个主流,或一些决定该传统之为传统的...
相存问”的亲密的人伦关系。孔子讲道德的基础由天人关系转移到人伦关系,由此才能完成道德普遍化的任务。但天人关系并未取消,儒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特点使其得以达到天道与人道的中道。上述对孔孟思想的阐述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孔孟之后,关于天与人的中庸之道向两个极端倾斜,所以韩愈有道统中断之叹。这两个极端,一个是以荀子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一个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宿命论。荀子在《天论》中把天归结为自然现象和规律,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