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红外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γ射线天文学 中微子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空间天文学相关记录949条 . 查询时间(0.66 秒)
仰望星空,银河星波荡漾。这是由于银盘南北两侧存在一些交替出现的“恒星子结构”。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对于这些“恒星子结构”的来源争论不休。近日,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李静与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薛香香等研究者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空局(ESA)盖亚太空望远镜(Gaia)数据,对位于反银心的麒麟座星环、三角座-仙女座星流和A13等子结构的起源开展研究,证实它们起源于银盘,是银河系...
2023年5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文批准了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团队)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超精密纳米光栅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具体名称为: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光栅间距106.4nm±0.7nm (k=2),编号GBW13983。上述标准物质填补了我国300nm尺度以下有证光栅标准物质的空白,为实现我国在纳米长度计量自主溯源提供了标准物质支撑。
“美国阿波罗计划17次把宇航员送上太空,都完美地避开了太阳质子事件。是他们特别幸运吗?”4月24日,2021年“中国航天日”探月工程论坛在南京举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当然不是。“美国很早就开展太阳质子事件预报,并避开了太阳爆发。”王赤说,我们未来的载人登月,空间天气预报也非常重要。
2021年4月24日,第六届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开幕式上,“中国航天基金会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2021年4月21日,由国家天文台作为总体单位联合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工程(ASO-S)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有效载荷通过了卫星总体单位——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组织的初样研制总结暨正样设计评审,标志着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载荷分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式进入正样阶段。
2021年4月17日,山东天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天文学会第一届全体会员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天文台韩占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汲培文研究员,山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处长江峰,山东大学副校长韩圣浩出席活动。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天文学会章程、会费标准,选举了学会第一届理事、监事、负责人。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执...
2019年4月,科学家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照片。这一卓越成就是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于2017年4月对M87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获得的。然而,这仅仅是这个科学故事的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包括8位台内研究人员在内的国内学者参与了此次的EHT合作。期间,EHT国内牵头人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领导天马望远镜团队,在2017年EHT观测前夕完成对天马望远镜在13mm和7mm...
哈勃参数是刻画当前宇宙膨胀速率的重要物理参数。自1929年Edwin Hubble首次发现宇宙的膨胀现象后,对该参数的测量将近持续了一个世纪,是物理参数测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参数之一。尤其是,最近的来自于高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星系巡天的重子声学振荡数据(67.4+-0.5),与低红移的Ia型超新星数据(74.0+-1.4)结果显示出严重的不一致性(大于4个标准差)。该问题近年来在天文学界引起了...
2021年3月29日下午,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共建签约授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天津大学、广州大学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将分别承担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和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的建设任务。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相关人员分别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代表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理事会相关负责人为两个...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最新发现,天文学家团队在数千个γ射线暴中寻找“引力透镜”,最终利用宇宙早期的一次爆发所产生的光畸变揭示了一个中等质量黑洞(IMBH)存在。该结果将为理解黑洞的形成以及小质量黑洞如何成为超大质量黑洞带来关键性启示。众所周知,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科学家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利用天体被吸入之前、因黑洞引力带来的加速度摩擦...
据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新闻中心3月13日报道,北半球最大的深水中微子望远镜“Baikal- GVD”在贝加尔湖中正式启用。贝加尔湖中微子研究的开始是俄罗斯科学技术年的主要活动之一。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瓦列里·福尔科夫出席了启动仪式。福尔科夫部长在启动仪式上讲到,俄罗斯科学技术年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吸引青年加入科学研究,同时发展俄罗斯地区的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在贝加尔湖地区,俄罗斯最好的研究所...
火星早期的气候是温暖潮湿还是寒冷干旱一直是行星科学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含水矿物和水流地貌显示火星早期存在长期的暖湿气候,然而气候模型却认为火星早期可能长期处于干冷。研究火星上广泛分布的蜿蜒脊状地貌特征及含水矿物分布可以为理解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刘洋研究员团队研究了位于火星南北分界的坦佩高地东侧的脊状地形(图1),利用CTX、HiRIS...
日前,西藏天文馆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启动。据介绍,本次启动建设的一米级光学望远镜将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预计今年开工建设的西藏天文馆。该望远镜建设工作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牵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福建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共同承担。
天文学家们相信,在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潜伏着或单、或双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超大质量黑洞平时不以任何踪迹示人,但它们的存在影响甚至决定着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它们的并合会产生宇宙中最猛烈的引力波暴。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如何针对特定的CME/太阳风暴事件,了解其日冕/行星际传播及演化过程,预报是否以及何时到达地球轨道,预测近地空间太阳风状态的变化,是空间天气科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沈芳研究员团队以渐变圆柱壳(GC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CME磁绳模型,在三维MHD背景下对快速CME的传播过程中的偏转现象和CME模型的初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