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大气科学相关记录15040条 . 查询时间(0.684 秒)
云反馈被认为是气候敏感度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为此,迫切需要利用观测数据来验证气候模式中的云反馈。遗憾的是,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特别是卫星辐射通量测量数据,很难从观测数据中估计长期云反馈。不过,目前观测数据足以用于估算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引起的短期云反馈。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晓聪副研究员等,联合南京气象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比较了2000-2014年期间观测和AMIP6模式数据...
硫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成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空气质量以及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全球和区域大气模式不能准确模拟硫酸盐的观测结果,说明大气中存在硫酸盐的未知生成机制。贺泓院士团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张秀辉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在潮解NaCl颗粒上,SO2可以发生非均相光氧化反应生成硫酸盐。通过实验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证实,...
大模型时代,纯数据驱动的气象、气候模型效果逐渐追赶甚至赶超数值模式。然而,目前气象、气候大模型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物理一致性不高、辐散风预报效果不好等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对于降水等复杂天气气候现象的预测能力。目前,将物理、大气动力与深度学习模型结合成为提升模型能力,解决目前瓶颈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黄刚研究员团队基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的数据和算力支持,从物理...
干旱是造成植被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干旱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更高的森林死亡。目前的植被-干旱耦合研究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植被响应干旱的最佳时间尺度(反映植被对干旱敏感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要么考虑了干旱时间尺度但忽略了干旱尺度的时间演变趋势,或考虑了植被-干旱敏感性的时间演变趋势而未能考虑干旱时间尺度的影响。在考虑到过去三十年植被对干旱的最佳响应时间后,植被对...
为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1月12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启动会以视频形式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美国能源部副部长塔克、美国环保署助理署长尼希达作为工作组专题小组组长出席会议并发言,双方对工作组顺利启动予以高度评价,并就...
南印度洋是南半球热带气旋较活跃的海域之一,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对非洲的沿海区域以及附近的岛国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比如2019年3月14日在莫桑比克登陆的热带气旋伊代,造成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马拉维等地区近1300多人死亡,300多万人受灾,总损失估计约为22亿美元。相对于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研究来说 (Cao* et al., 2023a, 2023b),前人对南印度洋热带气旋长期趋...
石笋中的降水氧同位素记录是重建历史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在东亚季风区,这些记录揭示了从水汽源到洞穴点的广泛区域降水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进而映射出季风强度的变化。然而,在短时间尺度上,降水氧同位素的变化受到上游对流、水汽源地、局地降雨量和降水的季节性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气候更加偏向大陆性,降水氧同位素呈现出与南方季风区不同的季节特征。水汽来源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此...
2024年1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研制的12台轨道大气探测仪的最后一台搭载“天目一号”15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快舟一号甲“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入轨,开展探测。至此,十二星轨道大气原位探测完成在轨组网。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组织化的深对流系统,在热带和中纬度地区频发。在东亚夏季,MCS与季风相耦合,其生成与活动既受到季风的调节,又可以通过加速能量循环,提高对质量、水汽和能量的输送效率,对季风的爆发和降水起到重要作用。受限于模式的分辨率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对流参数化模式(CParM)一直以来难以准确模拟MCS。2024年来,对流可分辨模式(CPM)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大规模、长...
我国南北方经济、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气团跨区域传输会导致南北方人为活动/自然过程排放臭氧(O3)前体物(如VOCs等)的相互作用,使臭氧污染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受大气VOCs排放、迁移传输机制的认识局限,我国的臭氧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仍不充分。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在表征气候带分布及气团区域输送路径与强度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深入理解VOCs跨区域传输的驱动机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
第四纪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物种分布,其中一个典型的裸子植物类群是铁杉属(Tsuga (Endl.) Carri`ere)。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造成了铁杉属在欧洲的灭绝。现今,全球有10个铁杉属的物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格局,其中1个种被列为易危物种,4个种被列为近危物种。探明影响铁杉属分布气候变量,了解铁杉属分布动态变化的机制,对铁杉属未来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月球是无大气天体代表,其表面没有浓密大气和全球性磁场保护,来自周围空间的各种辐射粒子可以直接与月表相互作用,并引起月壤物理和化学属性改变,即太空风化效应。在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大约有四分之三时间在太阳风中,因此太阳风是月球主要的空间粒子源。在太阳风与月壤相互作用过程中,约有0.1%-1%的太阳风质子会直接以质子形式被散射,10%-20%的太阳风质子会在与月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捕获一个电子以能量中性...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MST)是衡量气候变率和全球变暖的核心指标,其变化同时受到自然变率和外强迫因子的影响。其中,自然变率属于气候系统的内在属性,来自海洋、陆地、大气、海冰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等。而外强迫因子指的是能够影响到达地表辐射变化的要素,包括太阳活动及轨道参数变化、自然排放的温室气体、火山喷发,以及人为...
基于观测资料的研究说明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在季节内-年际尺度上有明显的东西向偶极子结构,其表现为强季风年印度中西部降水异常增加而东北部异常减少,弱季风年则相反。相关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中纬度西风环流对印度夏季风降水的这一空间模态有重要影响。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机器学习等创新方法,实现了在显微照片中对叶表皮细胞的自动识别,研究探索了银杏类植物表皮微观形态变化与气候参数之间的可能关系。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