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沉积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沉积学相关记录1156条 . 查询时间(0.575 秒)
由于壬基酚(NP)NP在水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水生生物的毒害影响,所以对NP的降解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沉积物有机质的级份、结构和微孔性对14C-NP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NHC组分以脂肪碳(Faliph, 34.5–59.8%)和芳香碳(Farom, 31.5–57.0%)组成为主;甲氧基和烷氧基碳是易降解组分(图1)。端元分析模型得出NHC主要以孢粉素、藻质素和木碳等组分组成,...
2022年10月28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暨南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Birth of the Pearl River at 30 Ma: evidence from ...
晚古生代大冰期是显生宙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冰室气候时期,也是唯一一次地球具有复杂陆地-海洋生态系统以来气候由冰室完全转变为温室状态的地质时期。近来,针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尤其在中-高纬度区域冰川的时空分步、冰期启动与消亡机制、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响应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被报道。然而,针对晚古生代大冰期演化过程中水循环的响应多基于数值模拟研究,对地质记录的研究却较少。
米兰科维奇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主因。但是,该假说无法解释重大气候转型事件(如Termination I和Termination II)在全球范围内的同步性。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确定其进退时代和范围可以为上述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的古冰川信息。鉴于此,近2022来许多研究针对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山地冰川的演化历史进行了大量的10Be暴露测年工作。然而,...
为贯彻落实地调局知识更新行动计划,按照中心有关工作部署,近日,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组织中心从事沉积能源领域业务人员到四川峨眉龙门硐开展岩相古地理培训与野外考察,本次培训旨在规范编图思路与表达,提高中心岩相古地理编图质量及编图水平。
2022年9月26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10.753)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Nitrogen loss from the coas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Implications of the organic matter”。该研究揭示了有机质对东...
西伯利亚高压通过调节冬春季的近地面风强度,影响着我国北方粉尘活动的变化,因此了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变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预防未来沙尘暴活动的发生提供科学指导。黄土是沙尘暴过后的沉积物,是重建过去近地面风和西伯利亚强度的直接载体。在以往的黄土研究当中,粒度参数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或粗组分含量等指标被用于重建近地面风强度变化,进而反演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变化。新近研究发现这些常用的粒度指标可能会受...
近数十年,人类活动深刻地干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有学者提出当今的地球系统的状态已不同于全新世,应该处于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强调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程度已和自然过程相当,甚至超过了自然过程。
显生宙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即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前)大灭绝从根本上重塑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结束了超过1.5亿年的恐龙时代,并为哺乳动物的崛起铺平了道路。目前,该大灭绝的原因仍处于激烈争论当中。其中,印度徳干玄武岩喷发和小行星撞击是两个主流观点。德干玄武岩喷发的时间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三叠纪末发生了地质历史上五次之一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了大量陆地生物灭绝,但恐龙却避过了这一灾难,并于三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后迅速占据生态主位,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恐龙为什么能在生物灭绝的天灾中得以生存,并于灾后迅速发展?
郭春涛,1981年2月出生,男,河南洛阳人,群众,2014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理学博士。
常泰长江大桥是一座位于江苏省连接常州市新北区与泰州市泰兴两地的跨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其主航道为主跨1176米的斜拉桥,刷新了公铁两用斜拉桥的世界纪录。主塔基础采用超大台阶型沉井基础方案,其尺寸为:横桥向长95米,顺桥向宽57.8米,平面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高72米,相当于24层楼高度,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中钢沉井基础。沉井终沉设计标高为...
2022年6月16日,深圳大学黄少鹏教授应邀访问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并做了题为“地热理当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深圳大学‘地热+’碳中和校园工程方案为例”的学术报告。
来自东亚大陆和周边海洋不同地质载体,揭示出第四纪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万年尺度波动,然而,这些载体中代用指标变化的周期和幅度却差异甚大。例如,黄土的粒度和磁化率等指标显示出东亚季风具有显著的10万年冰期旋回,而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反映的季风强度变化为2万年岁差周期主导。这种差异导致了对季风变化动力学认知的困惑,即太阳辐射和高纬冰量如何影响轨道尺度东亚季风变率。
发生在12.9~11.7 kyr之间的新仙女木冷事件(Younger Dryas)是地质时期最著名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灾难电影《后天》就描绘这样一个地球因气候异常,导致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冷进入冰河期的科幻故事。因此,了解新仙女木期间气候特征对于我们认识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可能的气候突变事件影响至关重要。大量古气候指标显示,新仙女木时期北半球出现了剧烈的降温,其中尤以冬季为甚。然而,在东亚地区,大部分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