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1514条 . 查询时间(0.538 秒)
地球深部碳循环过程可以形象地看作一个由板块构造驱动的传送带模型,其中海沟和洋中脊是该传送带两端的两个“滑轮”。来自于生物和非生物源的碳从对流地幔、大气和海洋中进入该传送带并存储在大洋岩石圈、洋壳和深海沉积物中。在俯冲过程中,这些碳沿着海沟进入到地球内部,其中一部分碳会由于板片的脱碳作用又返回到地表,而另一部分则会俯冲到地球深部。这些深俯冲的碳最终又会随着对流地幔在洋中脊处释放到海水和大气中去,从而...
王阳,男,1989年2月生,江苏句容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系副主任(主管科研、研究生活动)。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14-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留学访问;2017年0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常规油气(页岩气、煤系气)地质学,关闭矿井资源评价与利用、矿井构造等。
咸水层封存是CO2大规模深度减排的一个关键技术,封存容量是确定CO2咸水层封存潜力、贡献与工程实施条件的基础,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咸水层都具有非常大的CO2封存容量。这些评估结果由于预设的技术方案、封存机理、数据类型与精度、数据集成与解释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此外,影响地质封存容量的因素还包括技术经济特征、场地适宜性、风险、监管、社会经济状况、政策等。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共识性的...
大陆主要由克拉通和造山带构成,其中克拉通主要形成于18亿年以前的地球早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单元。古老克拉通多具有巨厚(>200 公里)的岩石圈根,且由于其密度和热流值较低、刚性较大,能够避免遭受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保持稳定(吴福元等, 2014)。因此,克拉通形成后基本无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岩浆作用,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全球克拉通的巨厚岩石圈根可以发生部分乃至整体性的移除,从...
造山带结构直接关系到对造山过程和造山方式的认识,制约着构造地貌的变化及气候-环境的变迁。因此,造山带结构解剖在大地构造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中唯一发育洋壳的海盆,是板块边缘俯冲-张裂形成的特殊类型的边缘海。厘清南海的构造演化历史对于认识板缘型边缘海成因、完善板块构造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南沙地块的裂离与南海海盆扩张是紧密相连的构造演化过程。2022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南海海盆(IODP 349航次)和北部陆缘(IODP 367和368/368X航次)领导实施的国际大洋钻探逐渐揭示了南海海盆的扩张历史。然而,由于南海南部构造地层...
早二叠世至中二叠世,地球经历了距今最近的一次由冰室期到温室期的转变。期间,大气CO2浓度由~200 ppmv增加至~800 ppmv,海水增温近10℃,南半球的大规模冰川逐渐消融,低纬热带雨林大幅萎缩,海洋生物多次小规模灭绝。多数研究认为,该时期全球增温与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大气CO2浓度增加有关。然而,CO2主要来自俯冲带火山还是大火成岩省一直是争论热点。现有研究集中在海相沉积,缺乏长尺度陆地环...
近几十年,地震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是在非洲和太平洋板块下方的深部地幔发现了两个大型剪切波低速体(large low shear velocity provinces, LLSVPs),它们在核幔边界上横向绵延几千公里,高数百公里,剪切波穿过时速度降低(He and Wen, 2012; Ni et al., 2002; Wang and Wen, 200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该区域存在温度上...
以中国东北为主体的东北亚大陆是由多个微陆块俯冲、碰撞而成的拼贴体,自中生代以来深受(古)太平洋和蒙古-鄂霍次克两大构造体系的叠加作用和改造。已有大量的地震成像结果显示,太平洋板块在东北亚下方地幔过渡带中发生了大规模滞留,从而形成全球独有的、东亚“大地幔楔”(Big Mantle Wedge)系统。因此,我国东北地区是研究“大地幔楔”系统内部过程及其对上覆板块改造效应的理想地区。地震各向异性描述了地...
碳封存是一种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地质工程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目标的兜底技术。二氧化碳注入到储层后会引起地下储层有效应力变化,从而导致储层孔渗特性变化,最终导致二氧化碳的运移规律和驱替效率发生改变。研究储层孔渗特性在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揭示二氧化碳在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的运移特征对精细评估储层储量和封存安全有重要意义。
中南美洲西北部是纳斯卡板块、科科斯板块与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交汇碰撞的地区,具有复杂的板块构造和频繁的火山地震活动,是研究板块碰撞及俯冲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区域(图1)。然而,受数据或方法的限制,前人成像研究的精度和分辨能力不足以准确回答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例如,巴拿马火山间隙与科科斯板块东向俯冲以及加勒比板块南向俯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尼加拉瓜弧后火山下方的地幔结构是怎样的?卡尔达斯构造带南北两侧的...
科技日报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使”号任务的全球地形数据,重新绘制出水星的地貌构造。研究同时指出,水星在“晚期重轰炸”后冷却时发生的行星收缩产生的水星半径的减少,要远少于之前的估计。
大陆裂谷是大陆岩石圈局部伸展形成的狭长构造带,以中心凹陷、两翼隆升、地壳减薄为特征,常伴有地震、火山和岩浆作用等现象,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热液-沉积型矿产资源。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强烈、广泛的陆内伸展作用,形成了环绕稳定鄂尔多斯地块的一系列大型陆内裂谷盆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裂谷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或)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效应密切相关,但对何者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昆仑、松潘-甘孜、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相继增生拼合的产物(图1)。相较于其他地体,羌塘地体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由南部较湿热环境向北部荒漠环境变迁的纽带,在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等多方面具有独特属性。一方面,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周缘高山、内部平坦,其深部可能正在发生印度与亚洲两大板块汇聚相交;另一方面,古老岩石圈拆沉后发生部分熔融,地...
2022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CO2封存的地质体结构透明化表征方法与埋存场地选址”启动会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等部门领导,彭建兵院士、朴世龙院士、唐辉明教授等咨询专家,项目组研究骨干成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线下和线上会议,项目启动会由副所长杨进辉研究员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