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海洋气象学相关记录787条 . 查询时间(0.396 秒)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模型研究显示,到21世纪末,湖泊热浪(湖面水温极热的时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增加。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下,湖泊热浪的平均持续时间或增加3个月左右,一些湖泊可能会进入永久性的热浪状态,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系统的韧性可能逼近极限。陆地和海洋表面的热浪频率增加,被认为和全球变暖有关。但是,人们在关于湖泊热浪及其如何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方面,仍存在认知空白。湖泊生态系统对...
英国《自然》杂志28日发表的一项动物学研究指出,海洋部分物种面临“种群崩溃”危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的海洋板鳃鱼(即知名的鲨、鳐、鲼、魟)数量减少了71%,这些海洋物种中有3/4以上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而同时发表的另一篇研究指出了海洋的“气候危机”:全球海表温度在过去1.2万年里一直在上升。海洋面临着多重压力,气候变化、海水温度上升、污染、过度捕捞和海水酸化等问题一直在影响海洋的健康。科学...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气候科学的研究论文显示,全球海表温度在过去1.2万年里一直在上升。之前曾发现用来重建全新世历史气候变化的气候模型和数据之间存在差距,而此次最新研究帮助弥合了这种差距。该论文称,之前对历史气候的重建都是基于保存下来的地质资料,这些重建显示,气温在约6000年前曾出现过一个暖峰,但之后便一路下降到工业时代。不过,这些重建结果与长期气候模拟并不一致,长期模拟显示该时期...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气候变化的模型研究论文称,到21世纪末,湖泊热浪(湖面水温极热的时期、强度和持续时间)或将增加,并将覆盖所有季节。这项研究显示,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下,湖泊热浪的平均持续时间或增加3个月左右,一些湖泊可能会进入永久性的热浪状态。该论文指,陆地和海洋表面的热浪频率增加被认为和全球变暖有关。但是,关于湖泊热浪以及它们如何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仍存在认知空白。湖泊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内外13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发布了《全球海洋变暖2020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温持续,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相关成果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的科学家,深入揭示了南海经向水汽输运对于中国降水,尤其是华南降水变化特性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相关研究以王春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李相廷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气候动力学》)《Climate Dynamics》上。 华南是东亚季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降水丰沛,洪涝灾...
202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将69个野外站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由天津大学牵头,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参与建设的“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标志着天津市国家野外站建设实现零突破。
2021年1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3个研究单位的20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Prof. M. Mann、AAAS/AGU/AMS会士Prof. K. Trenberth等),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以News&Views的形式发布了国际第一份涵盖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环境(温盐)变化研究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鑫研究团队在南海冷皮效应及其对潜热通量计算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由副研究员张荣望等人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上在线发表,合作者包括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的科学家。受海洋向大气的湍流热通量释放及红外辐射冷却等过程...
The westerlies -- or westerly winds --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eather and climate locally and on a global scale by influencing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mpacting ocean circulation and steering tropi...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承办的第六届中—斯季风气候与海洋资源环境联合研讨会,将于1月20日至21日在中国广州和斯里兰卡马塔拉等地同时举行。本次研讨会将围绕南亚季风与海洋动力学、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数值预报技术与海洋减灾防灾等开展专题研讨。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据悉,中科院自2010年开始执行东印度洋科学考察航次,相关数据已被中斯两国科学家...
Some icebergs that break off Antarctica are massive -- the size of New York City -- but these floating cities of freshwater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in climate models. A new study by scientists at th...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永建团队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对大气冰冻圈、海洋冰冻圈和陆地冰冻圈的范围、特征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冰冻圈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冰冻圈退化会导致冰冻圈灾害增加。此外,该研究还提出了冰冻圈灾害的预防和减轻的应对方案,为全球冰冻圈变化及应对提供了科学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卫强研究团队揭示超强正印度洋偶极子(IOD)和中部(CP)型El Nino事件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研究成果由徐康副研究员等人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上,合作者包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2019年伏秋季节(8-10月),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江南地区发生了自1961年以来破纪录的持续性干旱事件(图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