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材料科学相关记录2025条 . 查询时间(0.549 秒)
于海峰,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
占肖卫,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光电性能表征和器件研究。在非富勒烯受体太阳能电池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引领性贡献,开创了被领域誉为“里程碑”和“划时代”的“稠环电子受体”材料体系。以明星分子ITIC为代表的稠环电子受体开启了有机光伏领域的“非富勒烯时代”,20余个国家350余个研究组在有机光伏等诸多领域使用稠环电子受体。在Nature Rev...
张兰英,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1)显示与建筑节能用高分子复合材料;(2)特种液晶材料(盘状、近晶相、双稳态等)的设计与制备;(3)高性能高分子光学膜;(4)功能性防伪液晶材料。
赵晓续,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主要从事球差扫描透射电镜技术和低维材料生长,在低维量子材料亚原子尺度的结构解析、人工构筑与物性调控方向开展了系统研究,包括:1)开发了在低维量子材料层间构筑有序金属原子层的新技术,实现了晶圆级低维铁磁薄膜的合成,为磁性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发现并归纳了低维量子材料中特有的结构拓扑特性,并进一步揭示了拓扑属性对物性的影响规律及构效关...
张艳锋,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氮化硼、单原子层硫属化合物及其异质结构等)的可控制备、精密表征、量子效应以及其诱导的新奇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聚焦半导体工业中延续摩尔定律的重要候选材料的可控制备和新奇物理化学特性和应用展开:1)实现了截止目前最大尺寸单层半导体性MoS2的6英寸晶圆级制备;2)揭示了二维金属性硫化...
熊业,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1月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获竹资源与高效利用专业博士学位,同年3月留校任教,曾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培养一年,主要从事纤维素绿色制备及功能化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序构纤维素基环境修复材料和生物炭电化学材料上取得系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校级人才启动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
吴枚霞,2017年10月获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山大学担任特聘副研究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9月加入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1)压电、铁电、多铁性材料与多场耦合效应;(2)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器件设计。
梁锡辉,博士,高级工程师。1979年4月出生于广东高州。2002年获中山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华南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任职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先后任研发检测中心主任、副院长。2010年至2012年赴台湾中央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14年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科学家工作。2019年5月加...
李育智,副研究员,博士,1991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2014年6月获暨南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2019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阶段在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印刷显示器件的研究,在印刷氧化物薄膜晶体管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开发工作。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TCL华星光电联合博士后,博士后期间从事应用于LCD的IGZO GOA...
郭婵,副研究员,博士,1989年出于湖北省武汉市, 2012年6月获湖北大学物理学系学士学位;2018年6月获中山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9月加入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碳基纳米结构制备及其器件应用的基础研究。目前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
王恒,男,博士,副教授、特聘研究员。2009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到2016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到2020年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到至今,任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
王永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能量转换材料、高分子材料。
徐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铝合金新材料强韧化体系设计、铝合金铸轧工艺研究、多金属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
包硕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
滕莹雪副教授,科研方向:金属材料防护、燃料电池催化剂、纳米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