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光学工程相关记录696条 . 查询时间(0.271 秒)
主要学历: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直接攻博);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本科。学术经历: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副教授;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助理教授。
刘晓帅,男,暨南大学纳米光子院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提前一年),同年7月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引进计划,全职加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20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一直围绕“微纳生物光子器件”方向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通过优化光纤光镊和扫描光镊两种技术方案,精准操控自然存在的生物细胞,...
杨先光,男,暨南大学副教授,纳米光子学研究院院长助理。2008年考入中山大学,次年入选物理学基地班,2012年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导师李宝军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的悉心指导下围绕发光量子点和柔性纳米线开展光电特性的研究,成功研制出微纳光源、光波导、光探测器。以第一作者在Nanoscale、ACS Photonics、Nanophoton...
严佳豪,现任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副教授,纳米材料光子学实验室副主任。一直围绕新材料与新结构从事纳米尺度下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和光电调控应用探索。近几年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Light Sci. Appl.、Adv. Sci.、ACS Nano、Nano Lett.上发表论文,总引用超过1100 次,多次被选为期刊封面或内封面。受邀为Mater. Sci. Eng. R ...
李宇超,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副教授、纳米操控光子学实验室主任。一直围绕“如何克服经典光学的衍射极限”这个关键科学问题,以微纳光纤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展纳米光操控、高灵敏探测与超分辨成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标是实现光学操控、探测和成像的一体化、集成化,并将光学的精度推进到纳米尺度乃至单分子水平。近几年在 Nature Commun.,Light: Sci. Appl....
教育经历:2014.09 ~ 2017.06 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7.09 ~ 2014.06 吉首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学科方向: 有机物半导体、杂化钙钛矿等先进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自旋等物理性质,以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和自旋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专长: 主要从事信息光学方面的研究,尤其专注于虚拟现实、VR、AR等光学三维呈现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近5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光学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1987年至今在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原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多次与香港科技大学和德国MAX-BORN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曾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青年、教育部博士点科学基金、973子项目和广州市科技项目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博士...
主要从事先进光学成像与显示相关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光学纳米成像:超高数值孔径超透镜设计与应用、极小尺度远场光学成像、极小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2)散射光学成像:基于点扩散函数调控的散射光学成像;(3)虚拟现实技术:裸眼虚拟现实显示与人机交互技术开发、虚拟现实检测检定技术、虚拟现实与生物医学交叉应用。
陈瑞,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研究员。2018年7月以百人计划加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长期围绕成像光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科学问题,基于计算成像新方法和微纳新材料,从事光信息处理在无损检测、材料科学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Optica,Physical Review X,Nanophotonics,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等物理与光学重要学术期刊...
张伟,男,1968年8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4年6月在四川大学获得材料与物理化学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大尺寸光学倍频硫镓银晶体制备及器件应用;2008年5月在中山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纳米磁性材料的生物及太阳能领域应用研究工作。2014年9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物理系从事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制备及医学研究。现从事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制备及器件研究。主要研究领...
1960年生于河南灵宝,1996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Virginia Tech)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调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2018年调入广东工业大学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期间,先后担任光学与光电子学科副主任、信息科学部...
熊德平,博士,副教授。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应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以及功率型LED的封装。迄今为止已承担了多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和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国际刊物中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
温坤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微纳光电子器件设计、光纤传感技术:1) 针对光纤光栅滤波器、传感器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铁路轨道以及风电设备的健康监控;2) 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亚波长光子器件,已提出基于金属-介质-金属波导结构的光滤波器、光环形器、传感器等器件模型。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广东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